时无需刻意用力,指尖轻触,弦自鸣;挥剑时无需刻意瞄准,心之所向,剑自至。曾有修士弹此曲时,引来百鸟朝凤,万剑臣服,天地间仿佛只剩下琴音与剑吟。
第六章《破魔引》
“金弦急,如剑啸震魔心;火弦烈,似烈焰焚妖魂。
音中有杀伐意,却无暴戾气;
剑中有雷霆势,却有慈悲心。”
此曲专为降妖除魔而作,音波凌厉,如神兵破阵,能震慑邪祟心神。抚琴时需“怒而不伤”,让弦音带着浩然正气,而非私人怨怼;挥剑时需“杀而不嗜”,剑刃只斩邪魔本体,不伤其未泯之灵。曾有千年狐妖作祟,修士弹此曲,琴音未落,狐妖已跪地求饶,愿受封印,不再为恶。
第七章《归一曲》
“七弦同鸣,如万流归海;一剑独存,似孤峰立天。
静时,琴是剑,剑是琴,琴剑本一体;
动时,杀是护,护是杀,杀护原一心。”
此曲是《剑胆琴心谱》的终极琴曲,七弦同时发声,音波却不杂乱,反而融合成一道无形“道音”,蕴含“剑胆琴心归一”之理。抚琴时需“心无琴剑”,不知是在弹琴还是在挥剑;挥剑时需“意无杀护”,不知是在护法还是在斩魔。此曲弹出,天地间剑胆与琴心的界限消失,勇与静完全交融,是为“大道至简”。
末章·琴剑遗训
听松坪最深处的石壁上,刻有琴剑长老的手书遗训,笔迹如剑划琴弦,刚柔相济:
“吾创此谱,非教汝等以琴饰剑,以剑耀琴,实因见太多剑修死于‘刚不可久’。
剑胆之勇,非匹夫之勇,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守道之勇;
琴心之静,非懦弱之静,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慧之静。
勇而无静,如剑无鞘,终会自伤;
静而无勇,如琴无弦,空有其形。
故练此谱者,需记:
琴音不是用来听的,是用来养心的;
剑招不是用来炫的,是用来护道的。
何时能做到‘剑出时,琴心未乱;琴停时,剑胆犹存’,
便算懂了‘剑胆琴心’四字真意。”
万年来,蜀山修士凭此谱,既出了“剑出惊天地”的勇烈之辈,也出了“琴音定乾坤”的智慧之人。他们深知,剑胆与琴心,从来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同一颗道心的两种显现——就像七弦琴,刚弦与柔弦缺一不可,方能弹出震古烁今的大道之音;就像手中剑,劈砍与撩抹相辅相成,方能护得苍生安宁。
这,便是《剑胆琴心谱》留给世间的启示: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一味的刚猛,而是能在雷霆万钧中保持一分清明,在静水流深中藏着一份坚韧,动静相济,方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