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基本也在康熙那过了一遍。
看着董佳嬷嬷将名单收起,林玲拿起放置在一旁内务府呈报宫务文书,翻看起来。
若无错漏,她就准备继续进行批红了。
大病初愈,就有这么多事等着她干,她也真是个劳碌命。
林玲在心里深深地叹了口气。
……
等处理完宫务后,林玲才得以坐在贵妃榻上,翻阅长生新送进宫,用来给她打发时间的话本。
不得不说,民间还是出能人。
这民间的话本子,题材之丰富奇诡,简直超乎想象!
有狐妖报恩缠上呆书生的,有侠女劫富济贫怒斩贪官的,甚至还有那精怪考状元、鲤鱼精开镖局的……
天马行空,百无禁忌,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欲罢不能。
相比之下,胤祚和胤禩写给她的话本就有些索然无味了。
那两孩子不知是不是圣贤书读太多了。
这写起故事来,遣词造句恨不得字字有出处,句句引经典就算了,还都是一些非常正经的小故事。
让林玲看着看着就感觉自己仿佛是看内务府那边呈上的宫务文书一般。
若非念在此乃孩子们一片孝心,担忧她病中无聊才特意写的,她怕是翻两页就得找个由头“珍藏”起来了。
不过,康熙倒觉得两个孩子写得很好。
说什么引经据典,文采斐然,立意也高远。
甚至还拿出他老练的“踩一捧一”话术,表示林玲看得那些话本子,就有些过于荒诞不正经了。
林玲懒得与康熙掰扯写话本不是写奏折。
话本就是为了让人看着解闷、图个乐呵!
写奏折那肯定是要文绉绉、板板正正啦!
两者都不能相提并论。
不过经由康熙这么一说,她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胤祚和胤禩写得话本让她感到干巴,合着他们写话本是用写奏折的方式写的。
就在林玲想七想八之时,铃铛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
见林玲似乎正沉浸在话本中,她轻唤道:“娘娘!”
听到声音的林玲,抬起头。
看见铃铛,她眼眸一闪,随即了然。
林玲放下手中的话本,说道:“怎么样了?事办得可还顺?”
“娘娘放心,奴婢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办好了!”铃铛压低声音道,“家里那边,奴婢也已去了信。”
林玲微微颔首,“嗯,如此便好。”
“娘娘那接下来,奴婢是否还要去做些什么?”铃铛询问林玲道。
在铃铛看来,前面安排好了,后面与之相对肯定也要做些什么。
林玲闻言挑了挑眉。
她合上话本,将话本放置在一旁,看着铃铛,“你觉得还有那些纰漏吗?”
铃铛摇了摇头,“回禀娘娘,奴婢是觉得这番布置会不会太浅显了些?万一……”
她没有说下去,但林玲明白她的意思。
林玲不紧不慢地对铃铛说道:“一个好的布局没可能十全十美的,就算是再想要尽善尽美,也总会出现纰漏。”
铃铛一怔,随后便一副若有所思。
见铃铛似有所感,林玲微微一笑,“接下来,我们只需静候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