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冰谷迷踪(2 / 5)

常低沉沙哑,带着一种被揭穿后的疲惫和释然,“不错。宇文恺…正是老朽先祖。”

尽管已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证实,李琰心中还是猛地一震!前隋工部尚书的嫡系后人!竟然隐姓埋名,在这骊山北麓的冰谷之中,做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猎户?!

宇文拓没有看李琰震惊的表情,目光投向跳跃的火焰深处,仿佛穿透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与倾覆交织的年代。

“大业末年,天下浩荡,群雄并起。”他的声音如同在讲述一个古老而悲伤的故事,“先祖虽精于工造,却难挽隋室倾颓。宇文化及江都弑君,宇文氏一族受牵连,几近灭门。先祖一支旁系,得忠仆死士拼死护佑,携部分家传图籍,侥幸逃出长安,辗转流落于此。”

他拿起一根烧焦的枯枝,在铺着浮灰的地面上缓缓划动。线条简单却精准,勾勒出山川河流的轮廓。

“彼时,这骊山北麓尚是莽荒之地,人迹罕至。先祖后人便在此隐姓埋名,以猎户身份苟全性命。然宇文氏血脉中对山川地理、水利工造的天赋与执念,却代代相传,未曾断绝。”枯枝指向他刚刚勾勒出的一条蜿蜒曲线,“陛下请看,此乃骊山北麓水脉图。何处分流,何处潜涌,何处易淤,何处可筑坝疏导…皆了然于心。”

枯枝的轨迹,竟与李琰在地宫浑天仪上看到的黄河舆图、与婉儿从双鱼佩中得到的《河源图》上标注的骊山北麓暗河水系走向,隐隐相合!这绝非一个普通猎户能掌握的知识!

“先祖遗命,后世子孙,当以守护这片土地水脉为己任。‘水清则明,暗坝毁则地动’,此乃家传遗训,亦是血泪教训。”宇文拓的声音带着沉甸甸的分量,“故而,老朽世代巡查河道,观测水情,防微杜渐。陛下在龙门渡所见沉船侧舷朱砂字迹,正是先祖当年警示后人所留!那十二暗坝,更是宇文家数代人心血所系,借天然地势,导引水势,稳固地脉,维系关中之安!”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李琰:“陛下!地宫之变,暗坝遭人蓄意破坏,绝非偶然!韦氏余孽,丧心病狂,欲引黄河之水倒灌长安,毁我大唐根基!老朽虽蛰伏山野,然先祖遗训在耳,守护之责在肩!闻听地动水涌,心知大难临头,故循迹搜寻,方得遇陛下于危难!”

李琰心中的疑云豁然开朗!所有的巧合,那神乎其技的箭术,对水脉的了如指掌,一眼认出圣旨有异并果断收起…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猎户,竟是前隋营造大师宇文恺的后人,世代守护长安龙脉水系的隐世家族!

一股敬意油然而生。李琰挣扎着想要坐直身体,郑重地向这位默默守护了长安数百年的老人致意。

“老丈…不,宇文先生!”李琰的声音带着真诚的敬意,“朕…代长安百万生灵,谢宇文氏世代守护之恩!若非先生,朕已命丧宵小之手,长安亦恐遭灭顶之灾!”

宇文拓连忙摆手,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稳:“陛下言重了。守护此间水土,乃宇文氏本分。陛下乃真龙天子,自有天佑。老朽不过恰逢其会罢了。”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凝重,“陛下,此地虽暂避风雪,却非久留之地。韦氏余孽既能在此设伏,必是知晓陛下可能被暗河水道冲出骊山。他们未能得手,定会加派人手,沿河上下游大肆搜捕!”

李琰的心也沉了下来。不错,自己重

最新小说: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灭世魔龙三岁半 不学鸳鸯老 九娘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回到汉朝当大佬 红楼:我和黛玉互穿了 大唐男保姆 火烧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