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对医院骑士团发出的最后通牒,如同一声炸雷,瞬间震动了整个地中海世界,其冲击波甚至远达君士坦丁堡和罗马教廷。
忽鲁谟斯港,西洋舰队主力倾巢而出,在港口外海列成森严的战斗阵型。五艘巨大的楼船如同海上堡垒,数十艘海鹘舰如群狼环伺,弩炮上弦,投石机装弹,旗帜鲜明,杀气盈海。王老五和卡特琳娜站在“定海”号舰首,冷冷地注视着西方海平面,等待着回应。
通牒已通过多种渠道,正式送达医院骑士团大团长、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乃至罗马教皇的案头。
内容简单而冷酷:限期十日,交出所有策划袭击忽鲁谟斯港的骑士团负责人,并签署永久放弃针对大唐及其盟友敌对行为的誓约。逾期不交,或再有任何挑衅行为,大唐帝国海军将视医院骑士团为海盗组织,发动全面进攻,“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份通牒的强硬程度远超所有人预料。它完全跳过了惯常的外交扯皮和讨价还价,直接将选择权甩给了对方:要么屈服,要么战争。
医院骑士团内部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和恐慌。一部分激进的年轻骑士叫嚣着“为信仰殉道”、“与异教徒血战到底”,但更多老成持重的骑士和官员则面色惨白。他们深知大唐舰队的恐怖实力,尤其是那神秘莫测的“震天雷”。与这样的对手进行全面战争,马耳他岛很可能化为齑粉。
拜占庭皇宫内,巴西尔一世皇帝又惊又怒。他没想到大唐的反应如此激烈和直接。他原本指望利用骑士团给大唐和威尼斯制造麻烦,却不想引火烧身。如果骑士团被灭,拜占庭将失去一个牵制大唐的重要棋子,而且颜面尽失。但若要他为了骑士团与大唐直接开战……他看了看国库空虚的报表和北方虎视眈眈的保加利亚人,最终艰难地选择了沉默,只是私下派人催促骑士团“慎重考虑,避免冲突升级”。
罗马教廷的态度则暧昧不清。一方面,他们谴责大唐的“威胁”和对“基督兄弟”的逼迫;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满医院骑士团近期的疯狂和不受控制,担心其行为会破坏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利益。最终,教皇发出的训谕也只是呼吁“冷静与克制”。
十日之期,一天天过去。地中海上空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马耳他岛和那片杀气腾腾的大唐舰队上。
第九日,一艘快船驶出马耳他港,打着白旗,驶向大唐舰队。船上载着三名被指控为“策划者”的低级军官,以及大团长一封语气勉强、充满屈辱但又不得不低头的回信,表示接受大唐的大部分条件,承诺约束部下,但请求宽恕其他相关人员。
王老五和卡特琳娜验明了“人犯”,冷笑一声,接受了这份不彻底的屈服。他们知道,彻底铲除骑士团目前代价太大,陛下的目的已然达到——最大限度地威慑了对手,挽回了颜面,并巩固了威尼斯盟友的信心。
“将人犯看押。通告各方,医院骑士团已认罪伏法。然,大唐舰队将继续在地中海巡航,以观后效!”卡特琳娜朗声宣布。
一场迫在眉睫的大战暂时消弭,但地中海的紧张局势并未缓解,只是进入了一种大唐占据绝对主动的“冷和平”状态。
骊山温泉宫,外围苑囿“海棠汤”内。水汽氤氲,暖香浮动。
拉什米卡公主身着几乎透明的朱罗薄纱,曼妙的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