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拂林争取更多实际的利益。
东宫,佛堂。
拉什米卡捻动佛珠的手指,在听闻贴身老宦官被调离、心腹侍女被逐的消息时,有瞬间的僵硬。但她很快恢复了平静,只是诵经的声音,在空寂的佛堂中,更显清冷。太子妃的手段,比她预想的更快,也更狠。这佛堂,看似是庇护所,如今却更像一座精致的牢笼,隔绝了她与外界的联系,也削弱了她对太子的影响力——毕竟,一个“方外之人”,又如何能频繁插手世俗事务?
她不能坐以待毙。几日后的一个下午,李琮又来佛堂寻求宁静。拉什米卡并未像往常一样只是静坐陪他,而是在奉茶时,轻声开口道:“殿下近日眉宇间忧色更重,可是朝中又有烦难之事?”
李琮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还不是那些老生常谈,言及国本、储副之事,暗示本宫当广纳妃嫔,延绵子嗣……”这话背后,自然是针对专宠拉什米卡以及太子妃无所出的现状。
拉什米卡低眉顺目,语气平和:“殿下,佛法云,万事皆有缘法,强求不得。子嗣之事,关乎国运,亦需顺应天意。臣妾在此日夜诵经,祈求佛祖保佑殿下,亦保佑大唐国祚绵长。只是……”她话锋微转,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担忧,“臣妾近日读《地藏经》,深感业力因果之可畏。宫中若有怨怼不平之气积聚,恐非国家之福。太子妃娘娘主持东宫,劳苦功高,殿下或可多加宽慰,使内外和睦,则小人无可乘之机,天家自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她这番话,看似劝和李琮与太子妃,实则以“业力因果”、“怨怼之气”暗指太子妃及其党羽的排挤行为可能带来的恶果,又点出“小人挑拨”、“父慈子孝”,巧妙地将李琮的烦恼与皇帝可能因此产生的不满联系起来。她是在提醒李琮,东宫不宁,最终影响的将是皇帝对他的看法。
李琮闻言,若有所思。他看向拉什米卡,只见她眼神清澈,面容平和,全然一副为他、为大唐着想的模样,心中不由更加怜惜,也觉得她的话颇有道理。“爱妃身处方外,仍心系本宫与社稷,真是难为你了。”他握住拉什米卡的手,“你的话,本宫记下了。”
拉什米卡以退为进,借佛言政,成功地再次在李琮心中播下了种子,并暗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安抚太子妃,维护东宫稳定,以符合皇帝的期望。她的反击,无声无息,却直指要害。
就在帝国西方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东方宫闱暗斗持续之时,来自遥远东海的消息,再次震撼了朝堂。
探索“新唐洲”的船队派回了第二波信使,带来了更为确切和令人振奋的消息。他们沿着海岸线向南航行了一段距离,发现了一条宽阔无比的大河河口,并与此前遇到的土着进行了更深入的接触。通过艰难的交流和一些小恩小惠,他们确认了内陆存在着强大的部落联盟,这些部落掌握着较高的冶金技术,尤其擅长加工一种“太阳般颜色”的金属!信使还带回了几块狗头金和几件制作颇为精美的金器作为物证。
同时,船队也带回了一种新的作物种子——一种穗粒硕大、排列整齐的“金色黍米”(玉米),以及一种藤蔓上结出的、表皮红色富含汁液的“狼桃”(西红柿初期称呼,可能因其外观而命名)。土着人已经种植食用这些作物。
狗头金和金器在朝会上引起了一片哗然!那金黄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