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国西海岸投奔亲戚。”
“我当初刚到旧金山的时候非常的羡慕那里的人,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那些商人的衣服比我们老家山村的地主还好。”
“我的父亲看到我留恋于洋人世界的繁华中,便耐心的教育我要在洋人的学校好好的学习,将来回来建设我们的祖国,洋人的东西再好也不是我们大明人的。”
“父亲的话让我很震惊,我当时在想这个年过50的老农怎么会说出来这种话,我以为他会和我的大哥留在美丽国好好的享受生活,可没有想到他在第二年就想回到大明,去回到那个小山村!”
“对于故乡的思念让他回到了大明,又过起了那耕田的生活。”
“在临走的时候我的父亲嘱咐了我一定要回国,不要加入洋人的国家,他叮嘱我说人穷不可无志,希望我学成归来后能够成为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把那些洋人的东西带回来改善我们乡村的教育。”
“幼小的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的父亲,我的内心其实更想留在大洋彼岸,花花草草的世界更令人向往,而我的父亲希望我有出息当个老师就好。”
“不过在洋人世界的我很快就感到了跟他们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我们这些海外的侨民居住在他们的国家,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欺负我们。”
“1788年,我们和沙俄开战,在海外的侨民都向朝廷捐款捐物,相应朝廷的号召,我们这些在旧金山的学生也是在唐人街组织活动,不过那些美丽国人并不允许我们举办声援活动,他们拿着步枪驱散了我们,而那些沙俄人却能耀武扬威的骂着我们!”
“那时候我们知道大明还不强大,各方都打压我们!我们这些海外的游子心中都有一口气,将来一定要让大明狠狠的揍这些洋鬼子。”
“洋人的歧视也让我们这些侨民备受冷眼,这样没有尊严的生活令我没法接受,我在洋人国家读了3年书后就回国创建了学社,也下过基层做一名老师。”
“在我回国第2年,我的父亲生了病在那个他心心念念的小山村去世了。”
“我那个农民的父亲没有想过他的儿子会成为教师,一名教育部长,他也没有想到30年后我们大明帝国也站在了世界之巅,那些嘲笑过我们的人早已经俯首称臣。”
文樵步入了校园中,看到那些参加校园亲子活动的家长也是想起了自已的父亲和当初自已的求学经历,不由的感慨时间过的真快,现在大明教育也是崛起了。
“众人耐心的听着文樵自述着自已的经历,他们同样深有感悟,像他们这代人的奋斗不就是为了以后让子孙后代不用再苦日子吗?
“文樵部长说的对,那些洋人的歧视就是我们的动力,他们歧视我们落后,我们用40年的时间打了他们的脸,他们嘲笑我们大明帝国的文化已经落后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现在我们再次打了他们的脸。”
“他们想要融入我们的社会,融入这个世界就得学习我们的文化!”
“我们这代人已经替后代扫除了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障碍,他们可以好好的享受幸福,好好的热爱我们的祖国!”
李爱光有感而发的说道。
“李爱光校长,像你们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来到乡镇教学的也是燃烧自已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