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需有航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刘大人的话条理清晰,既肯定了双方的合理之处,又点出了核心关键,庭院中顿时安静下来。
不少学子低头沉思,片刻后纷纷点头称是。
周大人见状,抚须笑道:“刘大人高见。
今日论道,诸位或有争执,或有共鸣,皆是为了探求治国真谛。”
周大人抬手压了压堂下声浪,朗声道:“‘君民之辩’已见真章,接下来开启第二道论题—‘法与德,孰重孰轻’。
治国理政,律法为纲,德化为辅,然二者如何权衡,历来众说纷纭,诸位可尽情剖析。”
话音未落,西侧案前一位身着墨色锦袍的学子霍然起身,此人正是昨日作画晋级的周科。
他拱手朗声道:“晚辈以为,法重过德!
律法是天下通行的规矩,如度量衡般不容偏差。
昔年商鞅变法,以严刑峻法约束秦民,虽有酷烈之名,却让秦国从边陲弱邦一跃成为七雄之,最终一统天下。
若仅靠德化,百姓各有私心,难免生乱,唯有律法严明,方能令行禁止。”
“此言差矣!”
东侧一位布衣学子随即站起,他是寒门出身的张谦,虽无家世背景,却在昨日笔试中拔得头筹。
“律法虽严,却难及人心。
若百姓心中无德,仅惧刑罚,一旦律法有隙可乘,便会钻营投机。
昔日汉文帝废除肉刑,轻徭薄赋,以仁德感化天下,百姓自耕自足,路不拾遗,这难道不是德化之功?反之,秦朝律法虽严,却因失德寡恩,二世而亡,可见德才是治国之本。”
“张兄莫要空谈仁德!
寒门学子总盼着以德立身,却不知乱世之中,唯有律法能镇住宵小。
若遇顽劣之徒,仁德说教如对牛弹琴,唯有棍棒加身才能让其收敛!”
“你这是强词夺理!”
张谦气得面红耳赤,“律法是底线,德化是升华。
若治国只靠律法,与以暴制暴何异?为官者若只懂用法压人,不懂以德服人,百姓口服心不服,迟早会积怨成祸!”
两人针锋相对,堂下学子也分成两派,或支持“重法”
,或拥护“重德”
,争论声此起彼伏。
公孙璟指尖轻叩案几,对彭渊道:“这论题选得巧妙,法与德本就难分轻重,正好能看出学子们的治世偏向。”
彭渊眸色微动:“周科出身世家,见惯了官场规则,深知律法对权力的约束作用;张谦来自民间,更懂德化对民心的凝聚之力。
两人立场不同,所见自然有别。”
公孙璟点头,这论道还真是找出了不少好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