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哪个情节?”
“嗯”
王一地稍作沉思,“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个每分钟点一次灯、熄一次灯的点灯人,他那颗星球转得越来越快,他的工作就变成了无休止的重复劳动,但他居然仍坚守着‘命令’和‘规矩’。
这看似荒诞,却隐喻着当下社会中人的异化、对规则的盲目服从,以及个体在庞大系统面前的无力感。
但是小王子却觉得他是唯一一个‘不荒唐’的人,因为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盏灯和星星,这又点出了在荒谬中坚守某种朴素职责的可贵,甚至悲壮,这种对社会现象的寓言式批判,包裹在童话的外衣下,既锋利又含蓄,发人深省.”
说着,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热切:“这正是《小王子》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像一颗多棱的钻石,从不同角度都能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它拥有直指人心的情感力量和跨越时空的哲学深度。我相信,这部作品如果能够发表,不仅能打动今天的孩子,更能穿越岁月,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
“发表啊”
见江弦在考虑,王一地又十分真诚道:
“江弦同志,不瞒你说,我王一地在《儿童文学》当主编这么多年,经手的稿子不计其数,但像《小王子》这样,初读就让人心头一震,再读回味无穷,三读仍觉意蕴深长的作品,实在罕见!
这部《小王子》既有孩子能直接触摸的纯真和趣味,又有让成年人掩卷沉思的深邃空间,这正是我们《儿童文学》梦寐以求的、能真正打动几代读者的经典之作!”
他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但语气更加郑重:“所以,我这次来,是代表《儿童文学》编辑部,正式向你发出最诚挚的约稿邀请!我们希望,《小王子》能首发在我们《儿童文学》的刊物上。”
“我知道你很急,但您先别着急。”
江弦打断王一地的慷慨激昂,“《儿童文学》当然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文学刊物,不过相信您也读得出来,儿童文学故事,要么是写给孩子,要么是写给大人,《小王子》在我心里,其实是一部写给成人的,发表在《儿童文学》上是不是不太合适?”
“江弦同志,你这话就说的不对了。”
王一地摇摇头,“是,要读懂《小王子》,这非成人不可,但要读《小王子》,一个小孩子就够了,而且你应该想想,一个孩子,六岁、十六岁、二十六岁、三十六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读《小王子》,是不是每个阶段都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