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位现代音乐的开创人物。
“这篇和德彪西有关系?”
带着深深的好奇,王小波捧着这册《花城》,读起江弦的这篇《无主题变奏》。
写在全文之前的是一首诗:
“幸好,我还持着一颗失去甘美的”
“种子,一粒苦味的核”
“幸好,我明日起程登山”
“我要把它藏在”
“最隐秘的山涧,待它生命的来年”
“开花飘香,结一树甜蜜”
“结一树过去”
“在那没有鸟语的群山深处”
王小波轻轻品味着这首诗词。
这首诗的意境中透露出不同于任何一位中国当代诗人的美。
“真好。”他丑丑的脸上流露出淡淡的笑。
王小波知道江弦的出名。
不过相比于江弦的,他最佩服的还是江弦的诗才。
尤其是那首先在《今天》上发表、后在《诗刊》上发表,最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动,引得无数人摘抄、背诵的《致橡树》。
王小波曾经幻想过,如果他能遇见江弦,他会告诉他:你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而是你写的那首诗。
这首诗太好了!
王小波曾经给他的妻子李银河写过那么多封的情书,可在他看来,那些情书加起来也不值得这一首《致橡树》的好。
他不止一次的和李银河强调过“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诗,喜欢得不得了。”
所以在王小波看来,江弦的诗才其实远大于江弦的创作能力。
这是个被写耽误了的好诗人!
他接着往下面看去,文章进入正文的部分:
“也许我真的没有出息,也许。”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