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攸突然咳嗽,手帕上洇开暗红,那是连日草拟《治河策》时积下的旧疾:“江统,你可知我每次入京,兄长看我的眼神?”
齐王捏紧玉珏,那是司马昭临终前塞给他的“守国之宝”
,珏面的蟠龙纹已被体温焐得温热,“就像看一个偷了玉玺的贼。”
郗自信望着司马攸腕间的祈福绳,绳结处露出半截淡青丝线,正是他母亲王元姬亲手所绣。
史书中,这位贤王“性至孝,每见父母画像,必流涕久之”
,此刻却在自己的封地,像个被放逐的囚徒。
“殿下,”
他跪下,《徙戎论》残稿落在青砖上,“昔周公旦辅成王,流言止于成王觉悟;今殿下贤过周公,为何甘受猜忌?”
他抬头,看见司马攸案头的《尚书》翻至“微子之命”
篇,墨笔圈注“德至者,天报以福”
,“关中百姓皆言‘见齐王旗,如见太平’,这是天意!”
司马攸忽然笑了,笑声里带着血锈味,手指划过《孝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天意?兄长连王莽的‘白雁献祥瑞’都信,却不信血亲的赤心。”
掀开衣袖,齐王露出小臂上的旧伤——那是泰始六年,替司马炎挡下刺客的剑痕,“去年在华林园,陛下竟问我‘闻卿治青州,颇得民心?’”
郗自信看见那道疤痕在灯光下泛着青白,忽然想起史书中“司马炎属意司马攸,然杨皇后泣请立衷”
的记载。
此刻,窗外的积雪压断竹枝,声响惊起寒鸦,正如同这对君臣兄弟间的情分,正在风雪中摇摇欲坠。
“殿下,”
他取出尚书省密函,“杨骏已将关中赈粮折成铜钱,装入自己的私船。
羌胡叛乱,就在眼前!”
密函上的朱砂批注刺痛双眼,“若殿下再不出山,恐成‘八王之乱’前兆!”
司马攸的手指骤然收紧,玉珏在掌心留下红印:“江统,你读过《左传》吗?‘郑伯克段于鄢’,袁谭袁尚、曹丕曹植之旧事,亲兄弟尚不能容,何况我与陛下?”
他望向窗外的齐王旗,玄色旌旗在风雪中猎猎,却比太极殿的龙旗干净许多,“陛下若真信我,又怎会在我府中安插三十名黄门郎?”
郗自信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史料:司马攸就藩时,司马炎“流涕而别”
,转身却采纳杨骏建议,“遣校尉追送,限日离京”
。
此刻,司马攸案头的青瓷碗里,参汤早已凉透,正如君臣间的信任,在猜忌中渐渐冰冷。
“末将有一策,”
他压低声音,“殿下可效仿汉初贾谊,上《治安策》,陈明‘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再请羊祜将军联名,以军方威望施压。
。
。”
“羊叔子?”
司马攸摇头,“他在襄阳屯田十年,轻裘缓带,与陆抗互通使节,连吴军都称他‘羊公’。”
齐王指尖划过《禹贡》上的荆州水网图,那里用朱砂标着羊祜主持修建的“檀溪堤坝”
,“可朝廷派来的监军,却说他‘专务怀柔,废弛武备’。”
郗自信想起“羊祜送药与陆抗,抗服之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