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载火德(1 / 2)

幽王五年,秋分。

镐京的太学内,朗朗书声穿透朱漆廊柱,混着桂花香飘向天际。

晁错扶着廊柱咳嗽,手帕上的血迹已由淡红转为深褐,却仍目不转睛地望着庭中——幼君姬宜臼正在演练“火德八阵”

,赤巾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宛如当年姬友的身影。

“摄政王,该用药了。”

医官捧着药碗上前,碗中汤剂的苦香混着金石味,正是晁错特制的“火德固元汤”

他摆了摆手,目光落在太学墙上的《均田诏》上,朱笔圈注的“耕者有其田”

五字已被岁月磨得亮。

自摄政以来,他推行的“五等爵均田法”

已覆盖王畿及河西、西羌,贵族私田从十万顷锐减至两万,百姓粮仓却堆至城根。

“大人,”

祭仲匆匆走来,手中捧着西域商队的密报,“大月氏遣使求购铁犁,愿以良马换农技。”

晁错接过密报,见“火德犁”

三字被加粗标注,嘴角泛起苦笑:“告诉商队,铁犁可售,但需以《周官》译本换之。”

他望向太学中研习周礼的西羌学子,“要让西域知道,我宗周的火德,不仅是铁器,更是礼法。”

是夜,司徒府的密室内,晁错与祭仲围炉议事。

案头摆着新铸的“西域都护”

印信,以及姬友的《西陲布防图》残卷。

“大人,”

祭仲指着地图上的楼兰国,“此国暗通犬戎残部,需早作打算。”

晁错拨弄炉中炭火,火星溅在“火德八阵图”

上。

“明日起,在玉门关设‘屯田军校’,让西羌与周人子弟同习耕战。”

他咳嗽着取出一卷竹简,“这是《胡汉通婚条例》,凡生子者,赐姓‘火’,编入火德屯。”

祭仲动容:“大人这是要化胡为周?”

“非化胡为周,”

晁错望着窗外的荧惑星,“是让胡汉共成周。”

幽王十年,谷雨。

陈仓道的屯田区迎来大丰收,赤巾乡兵们用铁犁收割的麦穗堆成金色山丘。

幼君姬宜臼亲自参与颗粒归仓,袖中露出晁错亲赠的赤巾——那是用第一代火德屯田的麦穗编织而成。

“王叔,”

幼君望着绵延的麦田,“为何您总说‘火德在田,不在天’?”

晁错蹲下身,捧起一把新麦:“因为真正的火德,是百姓眼里的希望,手里的锄头。”

他指向远处的烽火台,“当年你父王点燃烽火戏诸侯,那是虚火;如今我们用铁犁点燃的,是实火。”

幼君似懂非懂,却认真地点头。

晁错望着他稚嫩的脸庞,忽然想起姬友临终前的叮嘱:“教他做君,先教他做民。

。”

幽王十五年,春分。

是夜,镐京突异象。

荧惑星竟向心宿靠近,两两相交,宛如火焰缠绕苍龙。

七卿余党连日来趁机散布“火德侵心,主摄政王弑君”

的谣言,却被太学学子用《火德终始论》驳斥得体无完肤。

“他们怕了,”

祭仲呈上收缴的

最新小说: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别惹她!墨爷的小祖宗是全能大佬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大唐:我高中状元,被朝廷劝退 大成风华之绝响 特工:签到六十天,震惊郑耀先! 小房东【香朵儿】 炼狱之刃 抗战:逆天改命,我李云龙成将星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