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里的庄稼也开始茁壮成长。
看着眼前的景象,辛弃疾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久未作词的他随性赋词一。
《鹧鸪天?芍陂屯田作》
破阵子里说平戎,如今耒耜换雕弓。
万字策成渠水绿,千军垦就稻云浓。
芍陂月色中。
火耕处,水声隆,断碑犹记楚相功。
腰间剑穗沾泥露,袖底兵书化雨风。
笑谈北望烽。
————————
冶山的晨雾被第一声锤响震碎时,辛弃疾已踏着矿渣来到铁坊前。
屯田既已步入正轨,那接下来就要解决冶铁之事。
只见铁坊内三座三丈高的炼铁炉并排而立,炉身用耐火黏土混合铁矿粉夯筑,炉口喷出的火星溅在青石板上,宛如撒了一把赤金。
“将军,第一炉铁水要开了!”
负责冶铸的老匠师拄着铁钳赶来,胡子上挂着铁屑,活像披了层银霜。
老匠师指向左侧炉台,四名精壮铁匠正合力转动轮盘,牛皮风囊鼓胀如牛,将炉火吹得噼啪作响。
辛弃疾凑近炉口,见炉内的铁矿石已熔成暗红的铁浆,粘稠如粥。
炉壁上嵌着的几块煤饼正爆出蓝焰——这是他从另一个时空记忆中带来的冶铁秘法,用煤炭代替木炭,火力更猛且耐烧。
“老师傅,按昨日试铸的比例,多加两成石灰石。”
老匠师应声,从腰间革袋抓出一把白色粉末撒入炉中。
霎时间,铁浆表面浮起一层青灰色的渣滓,随着风囊的鼓荡缓缓翻滚。
辛弃疾拾起一根铁棍搅动铁浆,棍尖挑起的铁丝在晨光中拉出晶亮的弧线,冷却后竟呈现出细密的螺纹。
“这是灌钢法的妙处,”
他对围观的商贾代表扬了扬铁棍,“将生铁与熟铁分层叠放,以泥封炉,高温下生铁熔液渗入熟铁,炼成的钢刀能砍断铁钉而不卷刃。”
说话间,右侧炉台传来巨响,一名铁匠用长钳夹出一块方铁,铁锭表面密布蜂窝状气孔——这是火候过老的征兆。
“停!”
辛弃疾掷出铁棍,不偏不倚打在风囊的绳扣上。
鼓风骤停,炉内火焰顿时转暗。
他蹲身检视铁锭,指腹擦过气孔,沾了满手铁灰:“火候过了三分,这炉钢只能锻打农具。”
转头对商贾代表道,“按铁坊章程,此炉不合格,出资的商贾需赔偿三成工本。”
为的盐商脸色白,袖口的锦缎被火星烧出几个小洞。
他望着炉台上堆着的不合格铁器——既有弯如镰刀的锄头,也有刃口卷裂的腰刀——终于咬牙道:“辛大人果然严苛。
只是这灌钢法太过耗费钱财,能否改用寻常冶铸?”
“寻常冶铸的刀枪,能挡得住北魏的重骑兵?”
辛弃疾抄起一柄新铸的斩马刀,刀身映着炉火,竟似有水光流动。
他走向场边的铁甲木桩,刀光一闪,桩上的铁甲应手而裂,露出底下未损的木桩。
“诸位请看,此刀用灌钢法锻打百次,刃口能嵌进铁钉而不崩。”
商贾们出低低的惊叹。
为的商贾摸出算盘飞快拨动,算珠碰撞声混着风囊的呼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