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新的谋划(1 / 2)

时光匆匆,转眼便到了初夏四月。

屯田冶铁之地早已不再是昔日的荒芜模样,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绿油油的庄稼在微风中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散着生命的气息。

冶铁工坊内,炉火熊熊,工匠们正忙碌地打造着各种农具和兵器,火星四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辛弃疾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满是喜悦。

屯田和冶铁初现成效,这让他看到了边境繁荣的希望。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满足,在他心中,还有着更宏大的抱负。

趁着难得的休息时间,辛弃疾回到书房,铺纸研墨,准备上奏朝廷。

他深知,固边策乃长治久安之根本,虽已提过,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引起朝廷的重视。

“边境之患,由来已久。

若要彻底消除,须从根本入手。

屯田可足食,冶铁可强兵,然此二者,尚不足以应对强敌。

还需加强边防建设,训练精锐之师,方能保我大宋边疆安宁。”

辛弃疾一边书写,一边喃喃自语,笔锋苍劲有力,如他坚定的信念一般。

奏章写罢,辛弃疾仔细审阅了一遍,确保无误后,才命人快马送往京城。

随后,他又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在不同时空中自己曾写过的《九议》,那是他对抗金策略的深刻思考。

如今,他身处刘宋元嘉时期,局势虽有所不同,但其中的许多论断,依旧可以借鉴。

于是,他决定仿照《九议》,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重新撰写一份应对北方威胁的策略。

接下来的两日里,辛弃疾闭门谢客,专心撰写出一份符合刘宋宝宝体质的《九议》。

《九议》序

某窃惟今大宋之势,北定中原岂为难事哉。

陛下怀恢复之念,士民有故国之思,然庙堂之上,或言“守江自固”

,或谓“时机未熟”

,此皆因循苟且之说也。

昔太祖武皇帝气吞万里,然元嘉年间,仓促北伐,终致滑台之败,此非兵不利、战不善,乃规模未立而急功近利耳。

今北魏拓跋氏内部分裂,边镇饥馑,正天亡之时也。

而议者乃以“国用不足”

、“兵甲未精”

为辞,是犹守株待兔而耻言网罟。

夫战者,危事亦大功,若因噎废食,则祖宗陵寝永隔,生民涂炭无已。

某尝观《孙子》曰:“先胜而后求战。”

今当定屯田之规,修冶铁之利,募飞虎之锐,此所谓“先定规模而后从事”

者也。

或曰:“昔檀道济被诛,良将凋零,何以言胜?”

某对曰:“檀公虽没,智勇之士岂乏于时?但患在上之人不能用耳。”

且芍陂之水已灌良田,冶山之铁可铸利刃,飞虎之军正待横行,此三者,恢复之根基也。

若执“守成”

之腐论,持“畏战”

之私心,则中原终不可复,此某所以抚剑而叹也。

今谨条具九议,论规模之定,次辨人才之选,终及战阵之略。

苟从其说而无功,某愿伏斧锧以谢天下;若弃其说而求成,是犹

最新小说: 特工:签到六十天,震惊郑耀先! 别惹她!墨爷的小祖宗是全能大佬 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 抗战:逆天改命,我李云龙成将星 小房东【香朵儿】 大唐:我高中状元,被朝廷劝退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炼狱之刃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大成风华之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