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的暑气压得大殿内一片寂静,太极殿内烛如血,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影子投在壁画上,像一头蓄势的苍狼。
他按着狼头刀狂笑时,刀鞘上的金鹰纹在烛火下跳跃,溅起的火星落在案上的舆图——那里用朱砂圈着冀州的城池,每个圈旁都画着小小的飞虎标记。
“陛下神机妙算!”
宗爱的尖声像刮过冰面的寒风,他捧着战报的手指兴奋的微微颤,锦袍上的金线绣成的日月纹被汗水浸得暗。
“细作回报,辛弃疾的飞虎军已过黄河,正往冀州腹地钻呢!
历下的粮仓他只是留了州郡的守兵看守,他这种不顾后路的打法,真是利令智昏呀!”
拓跋焘突然收住笑,狼头刀“噌”
地劈在舆图边缘,檀木碎屑溅在拓跋晃的金盔上。
太子的红缨微微颤动,他刚从监国处赶来,甲叶上还沾着平城的雪——自去年濉口兵败,父皇就命他与宗爱“明争暗斗”
,故意让南朝细作看见东宫与中常侍府的卫兵在街上斗殴。
“晃儿觉得,”
拓跋焘的指腹碾过舆图上的“襄阳”
二字,那里的墨迹还未干,“辛弃疾此刻在想什么?”
拓跋晃挺直脊背,金盔上的红缨扫过肩甲。
“儿臣以为,他定在盘算渡黄河后趁平城‘内乱’来偷袭。”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甲叶碰撞声,拓跋翰掀帘而入,这位黑槊营主将的铁甲上还留着演练的暑热之气,腰间的狼头佩刀与太子的汉式玉带形成刺目的对比。
“父皇!”
拓跋翰单膝跪地,槊尖在金砖上磕出火星,“儿臣已按计将云中铁骑藏于函谷关,只待陛下一声令下!”
拓跋焘望着这对儿子,恐怕多年前在参合陂,祖父拓跋珪也定是这样看着自己的父亲和叔父们。
他拾起案上的羊皮卷,那是去年兵败后与太子、宗爱秘拟的“回马枪”
计划,边角已被手指摩挲得起毛。
“宗爱,”
他突然转向尖声太监,“把那封‘太子谋反’的假诏拿来。”
宗爱忙从袖中掏出绢帛,上面的狼头印盖得歪斜,恰如前几日故意泄露给南朝细作的样式。
拓跋晃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知道这出戏的每一个细节:昨夜宗爱“私闯”
东宫搜出“反诗”
,今早朝堂上“群臣激愤”
,而父皇则被群臣请出,“龙颜大怒”
下将他禁足,群臣也要求父皇继续面壁思过——这一切,都只为让辛弃疾相信北魏已乱。
“看好了。”
拓跋焘的狼头刀重重戳在弘农的位置,刀刃切开舆图上的黄河,“朕亲率十万骑从这里南下,三日可达南阳。”
他忽然压低声音,烛火在他眼底投下阴翳,“去年在濉口丢的脸,要在襄阳加倍讨回来!”
檀木舆图上的纹路被刀尖挑得翘起,露出底下的羊皮——那是崔浩生前绘制的汉江流域详图,上面还用鲜卑文标注着当时襄阳守军的布防:“垣护之的荆州军主力在樊城,襄阳城内只有三千老弱。”
“儿臣愿随驾!”
拓跋晃上前一步,金盔上的红缨几乎触到父皇的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