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数风流人物还看前世与今朝 > 第55章 李鸿章旋风与四分之三的金字塔秘密

第55章 李鸿章旋风与四分之三的金字塔秘密(2 / 3)

在市政厅红毯上吐痰,称这位大人物似乎对西方礼仪一无所知。至于他引人注目的黄轿、仪仗队被说成堪比欧洲君主的排场,但随从则被评价为举止粗鲁如未开化之人。自带活鸡和厨师,称“李鸿章的厨房比外交谈判更引人注目”。看到这里,王月生对李鸿章表示歉意,估计是他送给李鸿章的那两只长尾金鸡惹的祸。但是,根据当时的反应,李中堂分明是非常喜欢这对活物啊,而且认为这堪比当年唐明皇的一骑红尘妃子笑,代表了帝国臣民远在异国他乡时也不忘对帝国重臣的一片赤诚之心啊。当时老李高兴得差点坏了规矩,让随行的长子李经方送献礼的四人出酒店,好在被四人机智地力辞了。

《thewashgtonpost》(华盛顿邮报)则十分关注李鸿章与克利夫兰总统的会谈,强调其呼吁美国废除《排华法案》的诉求,但断言“美国不会为讨好四亿人市场牺牲劳工利益”,并评价其外交策略说“李的谦逊姿态掩盖了精明算计,他试图用茶叶和丝绸换取美国的钢铁与铁路技术”。当然,也不忘讥讽他在白宫宴会上用筷子夹牛排失败,侍从不得不上手帮忙,戏谑为“筷子和刀叉的文明对决”。

《SanFrancisicle》(旧金山纪事报)从华人社区的视角报道了旧金山唐人街张灯结彩庆祝李鸿章访美,但批评其“对在美华工的苦难视而不见”,并引述华人劳工言论:“他坐黄轿子风光,我们却被《排华法案》逼得走投无路。”并用社论发表质疑:“李鸿章为何不访问加州?难道清廷只在乎东海岸的银行家?”

《chicagotribune》(芝加哥论坛报)一方面用标题“李鸿章的购物清单:铁路、枪炮与电报线”,分析其考察工厂和军校的意图,并警告美国企业:“这位特使的承诺可能像中国瓷器一样精美而易碎”,同时不忘刊载漫画将李鸿章画成“拖着长辫的秃鹫”,脚踩写着“苦力贸易”的骷髅。

《纽约先驱报》将其与德国铁血宰相类比,强调其“挽狂澜于既倒”的政治手腕;而《费城问询报》则针锋相对地反驳说“若俾斯麦是欧洲的铸造者,则李鸿章只是亚洲的修补匠”。

当然,也有很多小报聚焦其长指甲、长烟袋及咳嗽吐痰的细节。《波士顿环球报》甚至刊登其“每日作息表”,称“这位73岁老人午睡时间比办公还长”。

也有些靠谱媒体关注些正经事,比如《科学美国人》杂志报道李鸿章试用电话后感叹“此物可抵十万兵”,并预言“中国将沉睡至被蒸汽机吵醒”;而《工程新闻》记录其对尼亚加拉大瀑布水电站的痴迷:“李中堂驻足两小时,疑欲搬瀑布回国发电。”

王月生刚才送走了袁嘉谷等四人,再次感慨叔祖和大伯一家真是能力非凡,自己紧急电报回去要找的几个人,居然成功找到了两位,一位是比前世的自己小两岁的云南人袁嘉谷,一位是现在刚15岁的广西人马君武,另外两位虽然在后世历史上查不到信息,但以叔祖和大伯的能力,相信推荐的也必有过人之处。至于当时自己电报中提到的其他几个人,都散布在全国各地,以家族当前的势力,真全找到了才是奇迹。

自己还是躲到摩根家的乡下别墅吧。不要留在风口,万一遇见什么后世有重要影响的中国人而自己不知,自己不知不觉中不但没能去平衡时空的乱流,反而增加了扰动

最新小说: 红楼兵仙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专心经营酒店的我成了万人迷! 崇祯之军火大明 李龙鳞苏凤翎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斩神:原魔代理,开局解锁执行官 寒门小厨娘:夫君是探花 龙吟壮歌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