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库车印象(2 / 4)

,两名税吏在红漆木案后登记货品。骆驼背负的喀什噶尔靛蓝棉布、和田玉石料、俄国产搪瓷器皿等需开箱抽验。按光绪朝《回疆则例》,商人须缴纳“三十抽一”的商税,税吏用朱笔在货物捆扎的草绳上画押作记。另外还要按货物价值的1\/10须缴“厘金税”,但实际金额由税吏随口定价。携带俄国产物的商队可出示俄国领事馆签发的“通商票”,免于部分检查,引发税吏不满的嘀咕。维吾尔商贩则多以“马蹄扬尘污染官道”为名被额外勒索“靴底钱”。

清军驻守的城南大营土围墙多处坍塌,营门歪斜贴褪色“忠义神武”对联。校场杂草丛生,晾衣绳挂满开线棉袄,箭靶被士兵拆去当柴烧。库存多为劈裂的弓箭与生锈鸟铳,两门康熙年间红衣大炮被孩童当滑梯。唯一新式武器是俄国赠送的10支别丹式步枪,锁在千总卧房地窖。士兵月饷仅3两白银,实际到手不足1两,靠勒索商队、倒卖军粮维生。把总白日抽鸦片,夜间率亲兵假扮土匪劫掠村庄。营妓帐内传出陕甘口音小调:“吃粮不如当马匪,保国保得肚皮空”。

因去岁甘肃河州疫病传言,驻防协领多增派医官抽查。商队成员被令解开头巾,医官以浸醋布巾掩鼻,草草查看有无天花痘疮。有个商队随队的两名阿富汗马贩因目深鼻高,遭额外盘问是否来自“霍罕”(浩罕汗国),直至向导掏出库车阿奇木伯克签发的保书方得放行。普通汉商需出具“路引”(通行证),但实际多贿赂守门士兵了事。俄国商人持护照可直接入城,哥萨克护卫甚至佩刀骑马招摇过市。英国探险家需向库车王府递交名帖,由伯克(地方官)陪同进城。

因为整个驼队几乎没有携带货物,加之有王月生的令牌通融,李掌柜的商队在门口兵丁好奇的目光中很快通关。随后沿夯土主街西行,马蹄在结冰的渠沟上打滑。城里的主街以夯土铺就,两侧土坯房低矮拥挤,屋顶晾晒辣椒与羊毛。街道两侧密布维吾尔商贩的露天巴扎,烤包子与马粪味混杂在寒气中。冬季泥泞冻结成冰渣,驴车碾过时溅起黑黄色雪水。库车大寺(清真寺)蓝色穹顶斑驳,宣礼塔上悬挂冰凌。废弃的苏巴什佛寺残墙被牧民当作羊圈,佛像头颅滚落河滩。俄国东正教传教士设立的诊所兼教堂(木结构,挂双头鹰徽章)飘出稀粥香味,吸引贫民排队。

巴扎设在中心广场,搭了几片毛毡帐篷,分“俄国区”卖煤油、火柴、伏特加,和“本土区”卖干果、铜器、生羊皮。英国货因关税高昂,仅在暗巷交易。这里1块俄国茶砖换3张和田羊羔皮,10盒火柴换1斗小麦,鸦片膏藏在掏空的哈密瓜里流通,价比黄金。“文物贩子”蹲在陶罐堆旁,向外国人兜售克孜尔千佛洞剥落的壁画残片。俄国哥萨克雇佣兵市场公开招募“丝路护卫”,日薪5卢布,应征者多为破产农民。乞丐帮派控制“消息黑市”,贩卖英国领事馆动向、清军换防情报。

乞丐蜷缩在茶馆灶台旁取暖,店主用馕渣掺锯末熬“赈灾粥”。清军马队驰过时,路人仓皇避让,马蹄铁掀翻卖炭老汉的箩筐。全城唯一的俄国电报局的铁丝网围栏内,发电机轰鸣声惊飞乌鸦。

俄国人在城北设“俄商驿站”,实为军事前哨,哥萨克骑兵定期巡逻至库车河上游,测绘地图覆盖清军禁区,同时还秘密培训维吾尔青年使用莫辛-纳甘步枪,组建亲俄武装。东正教传教士则以医疗

最新小说: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大明,我来了!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李龙鳞苏凤翎 红楼兵仙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崇祯之军火大明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