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一队溃散的聂士成部淮军从高粱地突袭法军炮兵,法军75毫米炮急速射,将高粱地轰成火海,联军步兵上前补刺伤者。
老妇跪求德军归还被抢的孙子,德军士兵大笑扔出一枚银元作“补偿”,孩童尸体在运河回水湾被发现,脖子上挂联军身份牌,说明系误杀。
队伍从杨村渡口经京津驿道的哥萨克骑兵控制区、日军铁路修复段、俄军炮兵阵地,抵达了此时的联军总调度站--老龙头火车站。日军工兵效率极高,7月14日已恢复杨村至天津部分铁路,但列车需装甲机车护送(后世直隶总督裕禄奏折中报“夷人修路如蚁附膻”)。
从老龙头火车站转乘联军控制的短途列车至紫竹林租界(天津港核心区),车程约30分钟。在租界码头转乘英军“恐惧号”浅水炮舰(hSdread)。
该船采用平底浅吃水船体,全长45米,宽8米,吃水仅1.2米,适合长江、海河等内河航道。水线带覆盖50毫米镍钢装甲,甲板为20毫米防破片钢板,司令塔装甲厚80毫米。涂装为烟囱漆英军远东舰队标识黑白相间条纹,船体为铅灰色,舷侧用白色大字标船名“dREAd”。上层建筑的舰桥为开放式木质指挥台,顶部设探照灯与信号旗杆,舵轮旁固定一具青铜船钟,刻东印度公司徽章。前甲板一门主炮,后甲板两门副炮,两舷架设马克沁机枪,烟囱两侧悬挂救生艇。
满载排水量680吨,动力为两台三胀蒸汽机,双轴推进,燃煤锅炉平静水域航速12节,逆流时降至5节。续航800海里\/8节,乘员65人,其中军官6人,水兵45人,陆战队14人。主炮型号为阿姆斯特朗6英寸(152毫米)arkVII型后膛炮,最大仰角12度,射程9000米,配备高爆弹与榴霰弹。任务是轰击岸防工事,压制清军炮台。曾在1900年6月的大沽口炮战中击毁北岸炮台一门210毫米克虏伯重炮。
副炮型号为两门12磅(76毫米)qF12-pounder12cwt速射炮,射速15发\/分钟,负责反小型船艇与人员扫荡。1900年7月紫竹林租界之战中,以榴霰弹覆盖义和团冲锋路线,造成数百人伤亡。
轻型武器为4挺马克沁机枪,舷侧支架可旋转射击,用于拦截火攻船与登陆防御。加上随船陆战队标配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战时可组成甲板火力网。
在1900年6月17日的大沽口突破战中,作为英军分舰队先锋,趁黎明前潮汐突入大沽口,以前主炮精确打击清军探照灯站,为后续舰艇扫清障碍。左舷中弹两发37毫米哈乞开斯炮弹,水兵3死7伤,轮机舱轻微进水。
1900年7月的天津城区争夺战中,沿海河上溯至老龙头火车站,以侧舷速射炮掩护日军步兵夺取铁路桥,发射白磷弹点燃清军木质路障。炮击误中天津城隍庙难民聚集区,引发大火烧死平民逾千人,舰长威廉·克劳德中校在日志中记为“必要附带损伤”。
后来还在杨村-通州航道控制任务中充分发挥其浅水优势,凭借吃水浅的特性,突破义和团沉船阻塞线,抵近炮击运河沿岸村庄,配合哥萨克骑兵“焦土战术”。陆战队派出12人小队上岸焚毁粮仓,掳掠牲畜补充舰上伙食。
船上水兵视舰首断头中国龙的雕像为“镇邪之物”,每次开炮前需以朗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