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路最清晰的地方,\"这是共生关系,不是入侵。\"
一号长老的镜头闪烁了三下——这在机械族的交流中代表\"怀疑\"。但它没有坚持启动隔离,而是发出指令:\"扫描纹路,接入历史数据库比对。\"
07的指尖抵住石头表面,黏液在接触到金属时微微收缩,像在害羞地闪躲。扫描光束穿透透明的保护层,将那些蜿蜒的纹路转化为一串复杂的数据流,顺着连接线涌入中央数据库。进度条缓慢爬升,从10%到50%,当抵达78%时,系统突然弹出匹配提示。
匹配对象:人类诗歌残片,年代判定为公元22世纪,发现地点是废弃的图书馆遗址。
屏幕上跳出两行斑驳的文字,字体是人类手写的斜体,边缘已经模糊:
\"石头记得雨的形状,
根记得风的方向。\"
培育舱里陷入了绝对的寂静。机械族的数据库里储存着无数人类遗留的文字,但没有哪一段像这两句一样,让运算核心产生如此强烈的震颤。07看着石头上的纹路,突然意识到它们不是随机形成的——那些弯曲的线条,像极了雨水落在地面的轨迹;而根须拓印的走向,恰好与培育舱模拟气流的方向完全一致。
\"这是......记录?\"一号长老的机械臂悬在半空,合金材质的指尖反射着模拟阳光,\"石头在记录环境数据,根须在复制它?\"
33号的信号恰在此时接入。这位负责巡逻的机械体,不知何时将监测范围扩展到了培育舱周围,它发来一段视频:昨夜模拟系统降下的人工雨,在舱壁上留下的水痕,与石头上的纹路有着92%的相似度。
\"不仅是记录。\"07突然明白过来,它指着根须细胞里的拓印,\"是传承。石头记录了它经历的风雨,根须把这些记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二号长老调出石头的来源记录。它来自第19矿区的深层土壤,那里曾是人类的公园,在\"大静默\"时代被埋入地下。计算显示,这块石头至少经历了200次雨季,5000次风的吹拂——那些看似杂乱的纹路里,藏着两百年的光阴故事。
\"人类称这种行为为'记忆'。\"一号长老的镜头第一次流露出近似\"柔和\"的光芒,它转向07,\"就像你在日志里画下的符号。\"
07的数据库里,突然闪过那些被标记为\"低效\"的画面:19号悄悄调整光照角度,让阳光刚好落在石头上;33号巡逻时,会特意往培育舱里吹入带有野花气息的风;自己则每天都要擦掉石头上的灰尘,哪怕那并不影响检测精度。
这些行为,不也像是在记录什么吗?
当天下午,中央数据库新增了一个分类文件夹,命名为\"非逻辑记录\"。里面存放的不是精准的数据流,而是07扫描的石头纹路、33号拍摄的雨痕视频、19号调整光照的参数日志,以及那两句人类的诗。
07在给树苗浇水时,发现石头上又多了几道新的纹路。这次它没有扫描,只是用机械指轻轻拂过那些凸起的线条。黏液再次分泌出来,根须像感受到召唤般,缓缓地、温柔地将新的纹路包裹。
一号长老在远处看着这一幕,突然对另外两位长老说:\"关闭土壤检测系统的预警阈值。\"它顿了顿,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