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发生那种事....
他宫本织田就不仅仅是能力受到质疑了,恐怕直接可以卷铺盖回日本谢罪,根本没法向三菱总部交代。
最终,这家具备年产三十万只手表能力的企业,被顾方远以两千万的价格稳稳拿下。
这个价格不算便宜,但也在合理的预期范围之内,属于一个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公道价。
手表厂的估值之所以偏高....
一方面是其本身具备一定的生产技术基础。
更主要的还是厂里那几条从国外进口的精密机床和自动化装配线,这些硬资产在当下国内是相当稀缺和值钱的。
接下来便是繁琐的签订合同、进行厂区交接、安抚原有员工、组建新的管理团队并进行磨合……
一大堆事务等着顾方远去处理。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如同指缝间的沙粒,抓也抓不住。
转眼间,距离签订合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这段时间里.....
顾方远仅仅回了一趟南江市处理紧要事务,其余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扑在了省城新接手的家具厂和手表厂上。
他首先对家具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原先那些掌握传统人工雕木技术的老师傅全部高薪保留下来,但不再招收新的学徒。
这部分人力被集中起来,专门负责制作需要精雕细琢的高端定制家具,走精品化路线。
同时,他斥资从南江市第一机械厂定制引进了五套半自动化的模块式生产线。
每套生产线专门负责生产一种标准化柜体。
每套生产线又分好几条生产环节,比如一条生产线专做侧板,一条专做门板,另一条负责抽屉……
所有部件生产完毕后,统一运送到最后的组装车间进行拼接,最终形成完整的柜体。
这样做出来的柜子,外形、尺寸都高度统一。
虽然款式上显得有些单调,缺乏个性,但所有的板件几乎都由机械完成,尺寸精准,瑕疵率极低。
再经过统一的涂装处理后,反而呈现出一种简洁、规整的现代感。
当然,在这个年代,大多数人还看不懂这种风格,往往将其统称为“欧美风”或“洋气”。
其次是手表厂的工艺改进。
说实在的,手表的机械原理和技术本身并不算特别复杂,真正的难点和核心壁垒,全在于精密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这一点对于拥有进口设备的省城手表厂来说,倒算不上什么难以逾越的障碍。
顾方远心里很清楚....
想让这家老牌手表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生机、脱颖而出。
突破口只能放在两个方面:
一是独特新颖、符合甚至引领潮流的外形设计;二是逐步建立起来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于手表厂的改革.....
顾方远采取了相对稳健的策略,并不急于求成。
他只是从记忆中挑选了几款后世经过市场检验、备受追捧的经典腕表设计图,交给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让他们依样画葫芦进行试生产。
他给手表厂下达的指令很简单:暂时不用过多考虑销售压力,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吃透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