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从甚密。
其二,勋贵的作用就是掌握军队,制衡文官,这是勋贵对于皇权的作用,无可替代,只要现在尽忠于皇上,未来也尽忠于皇帝,自然不会被冷落,根本不用着急换主子。
这些勋贵有没有听进去,李显穆不清楚也不在意,从这之后他也不再见这些勋贵。
毕竟李氏和他们这些以武功起家的勋贵不同,从祖辈李善长起,就是文官,如今虽然勋贵有英国公这样的中坚力量撑腰,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文官崛起是必然。
毕竟文官人才实在是太多了,单说内阁七人,每一个都卓绝有才华。
可在所有人之顶的,便是李显穆,这是唯一一个,所有人都确认的未来仕途光明璀璨的睁不开眼的一个人!
……
入夏以来,京城颇为干热,文渊阁中所有窗户都敞开着,可却没有一丝风流进,偶尔有一点风,却好似从火焰山刮来,热的让人只觉烦躁不已。
“冬冷夏热,这京城的气候真是……”
李显穆笑道:“总比南京的夏日好些,那才叫闷热难耐,京城四季分明,我倒觉得不错。”
“确实,京城也就冬天难挨了些,取暖的炭费消耗大了些,其余都尚好。”
几人一边处理事务,一边闲聊着,“山东巡抚之事,几个月了还没定下来,看来的确是很难。”
“陛下难以下定决心,还是担心地方权力过大。”
“这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历来王朝建立几十年后,地方都会渐渐自称体系,这时朝廷势必要派人去打破已经一潭死水的地方。
我看不仅各省要派巡抚,以后若是真有遍及几个省的类似于红巾军那等事,还要派总掌数省军事的都督。
前朝都设立过这种军事重镇,我大明又岂能免俗呢?”
众人都是饱读诗书历史之辈,对李显穆的说法自然认同。
“相信陛下能想通这一关节,巡抚即便不能化为制度,但终归是要派人出巡天下的。”
李显穆不急,日后总有他能掌权的时候。
“诸位学士,陛下于华盖殿有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