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是现在的大明,神州陆沉的悲剧绝不能再发生。
“至高的苍天降下了天命于大明,朱氏的子孙将负起责任,使汉人重新振作,这是太祖高皇所立下的誓言。
如今草原竟然有了窃取天命的打算,朕是绝不能容忍的,北征之事,刻不容缓!”
在煊赫的宫廷之中,大明皇帝威严沉重的声音响彻九天。
诸靖难勋贵俯首,北征是必然的,唯一的问题只有一个,派谁去?
朱棣扫视而去,微微皱起了眉头,张玉死了、朱能死了,他麾下两个足以作为统帅的人,都去世了。
汉王自然不可能。
剩下的诸如淇国公丘福,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吗?
现在已然不是开国之时,那时有常遇春,有魏国公徐达,有曹国公李文忠,甚至蓝玉也是足以作为统帅的。
“张辅……”
只有这一个名字出现在朱棣的脑海中,而后很快就抹去,交趾不一定平静,张辅要盯着南边。
“淇国公……”
朱棣刚想选择丘福,但很快脑海中就回想起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发生在五年以前,那时他进南京不久,和李祺聊起迁都之事。
二人都心知肚明,蒙古一直以来都是大明最大的威胁,日后总是要开战的,当时便盘点起当世诸武将,谁能承担这份重任。
当时李祺很明确的点出了两个人,“朱能和张辅。”
朱能死在了平安南的路途上,而后张辅果然没有让他失望,有大将风范。
“淇国公丘福呢?靖难之中,身经百战,屡次担任前锋,为我克定难关,靖难功臣中名列第一。”
“为帅在谋,为将在勇,先锋就是先锋,敢打猛冲,就是一把刀子,可帅是握刀子的人。”
朱棣不得不承认,李祺说的非常正确,丘福的确不是稳重的性子,就是个二愣子,况且李祺和丘福无冤无仇,甚至根本就不认识,没必要故意说他坏话,既然这么说,那就真的是不行。
“唉,大明广袤,竟至于如此无人乎?”
“陛下怕是已然蠢蠢欲动想要亲自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