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子党,所以在洪熙朝没得到加恩。
之后他为了心学在江南的发展,自请离京前往浙江担任学道提督,这就有些走上了邪路,就像是一个最终目标是七武海的官员,不在块块上一路升职,而是一头扎进了条条里面,那最终最好的结果就是二十四诸天。
好在他后台硬,有李显穆,最终还是让他走进了正常的道路,一步步在江南诸省以及南京六部中迁转,又抓住机会回到京城,担任了礼部侍郎。
走到这一步,王艮只需要等就行了,等前面有位置空出来,左右都御史、六部尚书、大理寺卿、通政使,这八个位置,能让他更进一步。
现在有了巡抚都御史,不仅仅是多了容纳高级官员晋升以及调换的余地,还能把一些六部尚书调走,给后边的人腾位置。
定下拆分南直隶的人选后,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文官的去向已经解决,武官呢?
南京五军都督府是个空架子,其中很多在迁都后已经到了北京,镇守太监可以直接调回来,但魏国公和韩国公镇守过去不久,该怎么解决呢?
李显穆沉声道:“镇守国公不仅不能调回来,还要继续让他们在南京镇守。
江南重地,不得不防。
尤其是现在江南钱粮干系着交趾的稳定,前往交趾的船只都要从未来的江苏布政使司出发,朝廷对江苏要更加关注。
从前有南京五军都督府在。
如今南京都督府裁撤后,但北京还在,以京城五军都督府封赏,如今天下镇守,皆令出五军都督府。
巡抚既然以都御史出镇,这是为了强调其京官身份而非地方官员,那其他镇守也该如此。
应该区别于总兵。
勋贵、武官出镇则以五军都督府身份,太监则以二十四监。”
大明的镇守国公,本是为军事而设置,南直隶虽然分拆,可维护江南稳定的宗旨,却不曾改变,那镇守国公的职责也不能变。
李显穆的话很明显了,以后天下只有一个六部,也只有一个五军都督府,让镇守国公挂五军都督府的衔,继续待在南京。
而且国公镇守应该和总兵镇守区别开,一个是京官,一个是地方官。
朱高炽闻言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