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作心学到底是李显穆的目的,还是皇帝在背后主导?
在贬斥胡英之外,还有一道圣旨,命礼部左侍郎郑欢暂掌礼部事务,待与重臣商议后,再行任命礼部尚书。
这道旨意同样吸引了无数人注意,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圣旨,而是战火延续的通知。
礼部。
李显穆和郑欢并肩望着宫使远去。
“陛下是可以直接将礼部尚书的位置交给你的,这样你是礼部尚书、我掌管内阁,心学入科举之事,就能推成。”
李显穆淡淡说道,并没有半途而废的颓唐。
“陛下还不想让这件事停下,他想要看到更强的激斗,我们都是陛下的棋子,斗倒胡英是这样,继续和理学缠斗也是这样。”
“是啊。”李显穆微微叹口气道:“可这就是圣命,难道能违背吗?”
“不必违背,这件事做得好,我是礼部尚书,明达你更不必多说。”郑欢说着,但是语气重却带着些疑惑,“我只是不明白,为何陛下要压制理学,我不明白。”
这其实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先帝采用理学自然是因为理学有优越的地方,能够帮助大明统治,为何当今圣上即位之后,就对理学有许多看不上之处呢?
李显穆不自觉的抬头望了望青天,嘴角挂起一丝笑意,原因自然是和他的父亲脱不开干系。
他淡淡道:“汉朝的时候用黄老治国,于是铸就了文景之治,汉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窦太后依旧会黄老治国,甚至汉武帝不得施展。
你说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明黄老治国也很不错。”
郑欢从未往这方面想过,他没能维持住淡定的神色,震惊的望向李显穆,却说不出话来。
李显穆轻笑道:“这世上任何一个有志于竞争圣君之位的君主,有谁是愿意循规蹈矩的?
当今圣上是靖难起家,而后在宫中问罪,其后又为大明重新阐释了道统,修了永乐大典,派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又征讨安南化为郡县,甚至前所未有的铲除了日本的伪皇,还御驾亲征讨伐蒙古。
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冲着建功立业的心思而去,现在他登基十年了,在官佐中的名声尚好,在民间的名声也不错,功绩更是在古往今来的帝王中也称得上一句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