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高兴,“近日显穆在国子监中声名大噪,一众大才子都甘拜下风,甚至都传到朕的耳朵里了。
他是要参加今年的应天府乡试和明年会试对吧,朕继位以来的点出的第一个状元,不会是显穆吧?”
朱棣本来只是开玩笑,可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最近国子监那边的声音很大,毕竟李显穆入学以来,无论是哪一科的考试,都卓然于众人之上,是那种又快又好,把一众士子吊起来打。
第一次还有人不服气,然后连续几次之后,再也没人闲的没事干去挑战李显穆了。
现在的国子监还不是王朝中后期那个花钱就能上,而且充斥着权贵子弟的镀金之地。
现在的国子监是真的汇聚了全天下的才子,在这里的举人都是佼佼者,很多都是各地州府第一等的人才,才能够进入国子监。
李显穆在这里为魁首,那后面会试、殿试面对同一批人,不也是吊起来打?
明年李显穆才十二岁吧?
十二岁的状元?
李祺轻声道:“臣对臣子的才学很有信心,他比臣的天赋更高,臣悟道的时候太短,寿命又更短,他明年才十二岁,若是能在永乐朝出一位十二岁的状元,也算是文华彰显的盛事了。”
朱棣眼中一亮,的确如此,十二岁的状元是注定要被记录在历史上的,这等神童降世于永乐朝,岂不正说明他这个皇帝所统治的时代文华昌盛嘛。
“若显穆当真中了十二岁的状元,朕这个当舅舅的,都不知道该给他安排什么官职了。”
“陛下倒是不必对此事发愁。”
李祺笑道。
朱棣疑惑的望向李祺,不懂他这话是什么意思,状元按照惯例至少要赐翰林院修撰的,李祺指了指自己,“臣这身体能撑到明年殿试已然是天幸了,他即便是能侥幸中了状元,怕是先要守三年孝,等授官的时候,已经十五六岁了,倒也不离奇了。
臣最怕的是接下来的这个冬天,若是死在那时,那可就耽误穆儿了。”
历史上的李祺就死在了永乐元年的冬天,这一世朱棣提前一年打进了应天,所以永乐二年的乡试,其实在历史上是建文四年八月、亦是洪武三十五年八月。
按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