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笔筒,是粉彩,表面画有渔夫垂钓,山水景色图案,年份是民国时期。
“常老板,你今天过来有啥收获?”
把东西还给对方时,刘老板问他道。
“我买了一块沉香!
一串绿松石手串。”
“沉香吗?你买那个回去自己用吗?我前天也收到了一块沉香。”
刘老板听他说了“收获”
,并没有要看的想法,或许认为这两样都很普通,算不上古董。
他刚说完,旁边摊位传出了一道声音:
“你说咋办吧!
我的书好好的,现在被你撕开了几道口子。”
说话的是这处地摊老板,一名30多岁的男人,长得五大三粗,有些彪悍。
“我不是故意的!”
回话的是一个年龄50岁左右的男人。
“你故不故意跟我没关系,看书我也没让你不看,你自己做事毛毛糙糙的,把我的书弄坏了,不能只说句不是故意的就完了。”
摊主又说道。
意思很明显,是必须赔偿他的损失。
听到“毛毛糙糙”
这个词,常顺想起了前世逛古玩市场,也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
这人不管是在哪个摊位看东西,那些摊主都会防着他。
他翻别人的书,或者拿照片、信封、烟标、票据之类,总会拿不好或者翻看时没轻没重,对其造成“损伤”
。
就算是跟他熟悉的人买了东西,都不敢给他看。
“那你说说这书值多少钱?”
50岁左右的男人把书拿了起来,问老板道。
“这是一本古籍,上午有人出价500,那时我都没卖。
现在你把它弄损坏了,严重影响了品相,500肯定都卖不出去了。
我也不多说,你给600,把书拿走,这事就算了。”
摊主想了想,然后说道。
常顺看了下古籍封面,写的是“三元记”
、“上集”
。
不清楚是干嘛用的。
“600!
你想讹人吗?”
50岁的男人随口说了一句。
“你可不要乱说,我可没讹你!
你不出这钱也行,去别处买一本跟我这本书之前的品相一样的书过来。”
30多岁的男人又对他说道,显得还有些气愤。
这话说的没啥毛病,损坏的东西,照着原来的赔偿就行。
不过真要找一本这样的书,恐怕很不容易。
“300块钱,我把它买下来。”
这人想了想,又对摊主说道。
“不行!
我这书,买别人的成本都不止花了300,我也不要你赔钱了,你弄一本这样的书拿过来给我就行。”
“老板,你这样说就有些为难人了,就算不是古籍,想找一本六七十年代的这样的旧书都不容易。”
旁边看热闹的人说道。
“不是我为难他,是我这书确实值那个价格,他说我讹人,我可真没讹他,要是真讹他,开价就不止600了。
不管啥东西,卖的就是年份、品相、稀有度,我这书,被他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