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火箭的安全冗余系统是为了预防万一,但是SLS火箭的安全冗余系统没想到NASA的人就是冲着它来的!
首飞就是高端局!
“SGD-GN管线下线,已经自动替换为冗余管线!”
“LSN电路断裂,已经自动替换为冗余电路!”
“KENG芯片失联,已经自动替换为冗余芯片!”
“OAE锂离子电池断开,已经自动……”
“LAGT……”
“……正常!”
“正常!”
听了一连串的坏消息之后,指挥中心内的工作日人员终于听到了“正常”这个词。
好在指挥中心内的声音是不会被直播出去的,要不然外界可能会以为SLS火箭下一刻就会炸成一个大火球。
其实不然,它的冗余系统充分发挥了作用。
火箭的结构设计都留有较大的安全余量,采用多冗余架构保证火箭的正常运行。
比如超级安全的载人火箭长征二号F的控制系统就是采用“三冗余”设计,核心控制仪器三取二冗余。
即使某一电路板失效,系统仍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投票机制维持运行。
长征二号F火箭上边大量采用了这种架构,所以它的关键参数预留了20%的安全余量,确保它在极端条件下仍能安全运行。
而太空叉的猎鹰9号火箭更牛。
作为商业航天公司的商业火箭,它一开始就是冲着低成本去的,所以一些设备根本就没有使用昂贵的“航天级”标准,就是用的商业标准。
只不过火箭的设备之所以有“航天级”这个标准,就是因为它们工作的环境太恶劣了,所以只有极高标准的设备才可以正常工作。
甚至为了防止它们失效,像长征二号F火箭还要搞“三冗余”。
而猎鹰9号火箭用的设备没有那么高的标准,那就只能搞“六冗余”,甚至是“九冗余”。
就算普通设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