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有熟客拿起一份,看到声明后也多是嗤笑一声,摇摇头放下,转而选择其他报刊。
《东方日报》财经版的办公室里,主编拿着那份《商界快讯》,对手下的记者嗤笑道:“看见没?行错一步,满盘皆输。
《商界快讯》这次算是栽到家了!
为搏眼球,连最基本的核实功夫都懒得做,踢到陈记这块铁板,真是自取其辱。”
他随即敲了敲桌子,“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以后涉及这类新兴企业的报道,尤其是技术专利问题,务必多方求证,拿不准的宁愿不登。
另外,那个谁,你跟进一下陈记那边的回应,还有业界对这件事的评价,写篇侧记,标题要醒目!”
一些规模较小的财经周刊,则多少有些兔死狐悲之感。
“黄文强这次太不小心了,”一位小报主编对心腹叹道,“陈记那小子看着年轻,手段却狠辣老练,一点余地都不留。
二十万赔偿,头版道歉,这是要把《商界快讯》往死里整啊。
以后我们报道这些新兴企业,得更谨慎些才行,谁知道哪个是下一个陈秉文?”
而在茶餐厅、咖啡馆等报业人士常聚的场所,此事更是成了热议的焦点。
“听说了吗?《商界快讯》这次赔了二十万,登报道歉,老黄差点连印刷厂的钱都结不出来了!”
“活该!谁让他们为了销量什么都敢写。
陈记那专利是真的,连国际巨头都要陈记授权使用,这事能乱写吗?”
“啧啧,二十万啊还得是头版道歉,这面子丢到姥姥家了。以后《商界快讯》还怎么混?”
“还混什么?我看悬了。广告商肯定跑光,读者谁还信他?估计离倒闭不远咯。”
“不过话说回来,陈记那个后生仔也真是厉害,一点都不含糊,直接法庭见。
这种狠角色,以后还是少惹为妙。”
这些议论声中,有对《商界快讯》专业失守的鄙夷,有对陈秉文强硬手段的惊叹,也有对整个事件折射出的媒体生态的些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