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刚出门口,听到身后有些动静,紧接着有东西砸了出来,贾母侧头一瞧,正是她带来的料子和吃食。
她去了吴家后,手头不太宽裕,实在舍不得将这些东西扔掉。当即飞快上前捡起,拿着东西回了铺子。
看到贾母灰溜溜回来,陈三娘识趣地没有多问。
这一次后,楚云梨耳边清静了许多,贾母在知道她送来的所有东西都没用上,全部闲置了后,再不干偷偷摸摸的事。
一转眼,入了夏,距离贾大海出事也一年了。当初贾家闹出的那些稀奇事已经很少有人提。
赵巧心心里记挂着贾大海,于是,到了周年忌,楚云梨买了东西回来,带着孩子祭拜。
贾母也在这天特意中午回了家,还在路上,买了香烛等物。不过,不巧得很,这天街上来了一大批货,需要的力工比平时多。贾大林在铺子里忙得热火朝天,连喜欢偷懒的陈三娘都进进出出忙着上菜收碗,花儿带着两个弟弟连擦汗都来不及。
看到这般情形,贾母也上前帮忙。等到忙完,已经是夜里。
“大林,炒点菜,祭拜一下你弟弟。”
贾大林瘫坐在椅子上,摆了摆手:“炒不动了。一早我也不知道今天会有这么多人吃饭。厨房里什么都没剩下,只有点干木耳。”
贾母:“……”
她是明白活人比死人重要的道理,所以白天回来看到儿子什么都没准备时一句都没抱怨。但弄成这样,她心底还是忍不住失落。
陈三娘今日特别累,此刻正带着花儿数铜钱,闻言头也不抬:“娘,我听说巧心买了纸烛。”
死都死了,有人祭拜就行了。
贾母眼睛一亮:“真的?”
赵巧心还记着死去的儿子,这可是件好事。
陈三娘看了一眼天色:“一会儿赶在子时前将纸烛烧过去,有那个意思就行。”
这么晚了,铺子里没东西买也买不着。除了按照儿媳说的办,贾母也想不出什么法子。她转而神秘兮兮的靠近儿媳:“你跟她住一条巷子,铺子也离得这么近,有没有见人给她保媒,她愿不愿意改嫁?”
陈三娘自然有注意着,事实上,赵巧心生意做得这样好,盯着她的人多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