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之决断力、组织力72小时全县总动员、创新兼容科技雏形与传统验方,堪称基层应对突发后勤危机之典范!
四、 请华北局及总后速审阅,并酌情考虑:1. 资源回填(药品、蒜种);2. 技术支持(稳定‘金蒜’工艺);3. 追踪评估(前线反馈)。昌平已竭尽所能,后续需上级支撑!
—— 通河地委 王明远 急呈”
这份承载着昌平血汗与地委急迫判断的报告,以【加急·绝密·华北局罗重文亲启】的等级,通过地委的专用通讯线路,在物资发出后24小时内,送达华北局指挥部。
华北局,罗重文的办公桌上,关于南方疫病的每日伤亡统计简报、卫生部门关于药品短缺的多次预警、以及作战部门对部队战斗力受非战斗减员严重削弱的评估,早已堆积如山。
焦虑与压力如同实质般弥漫在指挥部。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倒下的战士。
当机要参谋将通河地委转来的昌平报告放在他面前时,罗重文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王明远那力透纸背的转报意见上。
“极限处置实录”、“背水一战”、“风险自承”、“典范”……每一个词都像重锤,敲击在他本就紧绷的神经上。
他立刻放下手头其他文件,仔细阅读昌平报告的正文和附件。
李毅求救信的影印件上,汗渍硝烟依旧,那少得可怜的大蒜动用总量清单,宋文清详细列明风险与有限效用的技术说明,
马敬斋标注着“寒性腹泻、谨慎试用”的古籍摘录……特别是看到 “保存期<10天”、“原料为发芽陈蒜/蒜种,有效成分不足新蒜40-60%”以及王明远强调的 “72小时全县总动员”时,多日紧绷的情绪竟然得到了难得的松弛!
他仿佛看到了昌平这三日的紧急动员,筹备与紧张,但或者更多的是压力!
“不是不知道难…是没想到,他们能用这种方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榨出这点东西来…”
罗重文的声音低沉,是对前线困境的感同身受,更是对昌平在已知绝境下爆发出如此能量的震撼。
他之前掌握的是“问题有多严重”和“常规手段已失效”,昌平报告带来的是“在绝境中如何用非常手段搏命”的震撼性答案!
罗重文放下影印件,指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