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55章 一剂阳和汤驱散十年寒咳

第155章 一剂阳和汤驱散十年寒咳(2 / 4)

。但您这病,十年了,寒邪早就深入骨髓,跟体内的阴寒之气沆瀣一气,结成了‘寒冰’。这时候光靠小青龙汤那点‘春风’,哪能化得开深层的坚冰?就像冬天湖里结了厚冰,你拿扇子扇风,能扇化吗?”

他又拿起一块炮制过的熟地,放在手心里掂量:“要化这深潭寒冰,得用‘阳和’之法。什么是‘阳和’?就是让体内的阳光充足起来,让命门之火慢慢升温。但这补阳啊,学问大着呢。《内经》说‘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要是一味用大热的药猛补,就像拿大火烤冰,冰没化多少,津液先烤干了,反而伤了正气。”

小李听得入神,忍不住问:“那该怎么补呢?”

“得学会‘阴中求阳’。”岐大夫指了指案头的《景岳全书》,“张景岳先生说得好:‘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就像烧火,得先有柴,火才能旺。熟地这味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心腹,寒热,积聚,除痹,填骨髓,长肌肉’,色黑入肾,能大补肾阴,给命门之火准备好‘柴火’。我用熟地一两,鹿角胶三钱,这两味是君药,熟地补阴,鹿角胶补阳,阴阳双补,就像给体内的‘小太阳’加柴添火。”

第三章阳和汤里的兵法谋略

小杏在一旁研墨,插嘴道:“师父,那麻黄、肉桂这些药,在方子里起什么作用呢?”

岐大夫铺开一张宣纸,提笔写下阳和汤的方子:“熟地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炒,研),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这方子看似简单,实则暗含兵法谋略。你看这麻黄,用量才五分,比小青龙汤里少多了,为什么?因为它在这里不是主攻手,而是‘传令兵’。”

他指着麻黄解释:“麻黄能开腠理、散风寒,但量大了就会发汗伤正。我用这一点点,就像派个信使,去通知体表的毛孔:‘体内阳气要来了,准备开门迎接。’同时,它还能引药入肺,把堵塞在肺里的痰饮‘透’出去。就像冬天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来,浊气出去。”

“那肉桂和炮姜炭呢?”张大爷凑近了看。

“这两位是‘温阳先锋’。”岐大夫笑道,“肉桂入肾经,能引火归元,就像给命门之火添把扇子,让它烧得更旺;炮姜炭是干姜炒至黑炭,温而不燥,能温通血脉,驱散经络里的寒凝,就像给结冰的河道撒上盐,慢慢化开冰凌。《金匮要略》里治痰饮病,强调‘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白芥子,岐大夫特意让小杏闻了闻那炒过的药末:“闻到这股辛辣味了吗?白芥子就像‘化痰尖兵’,它性善走窜,能穿透皮里膜外的痰结,把那些黏在肺络里的白痰‘搜刮’出来。您这十年的老痰饮,光靠温阳不够,得有这样的‘猛将’帮忙,才能把顽固的痰结化开。”

最后,他指了指生甘草:“这味药是‘调和使’,既能调和诸药,又能顾护脾胃。熟地滋腻,鹿角胶温热,有了甘草,就像行军打仗时有了粮草官,既能发挥药效,又不伤及脾胃正气。”

张大爷听得连连点头:“岐大夫,您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我这病不是肺里有‘风寒’,而是身体里‘阳光’不够,水都冻成痰了。您这方子,不是光止咳,是从根儿上给我补阳气、化寒冰啊!”

“正是这个道理。”岐大夫收起方子

最新小说: 娱乐:身为顶流,我一心只想加钱 存活意义 1979从燕影厂厂长到华娱教父 开房?我网恋只为神级天赋! 谍雾暗影 柯南之我真不是幕后黑手 封神榜:蚊道人 被迫领证后,校花学姐反复拿捏我 我的钓场能升级 七零恶女忙洗白,娇夫入赘求贴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