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民在青云巷晨跑时遇见提篮采药的岐大夫。他卷起袖子展示手臂:\"您瞧,皮肤透亮了,以前总像蒙着层灰。\"锁骨下的皮肤平滑如常,唯有一道浅淡的色素沉着,如同冬日树枝留在窗纸上的影子。
\"还记得第一次来吗?\"岐大夫指着巷口的老槐树,\"您那时就像这树被冰雪压弯了枝。\"他从药篮里拿出炒薏米,\"现在得少吃生冷,多晒后背,让阳气像槐树叶一样舒展。\"
陈健民忽然驻足:\"岐大夫,西医说的肿瘤,怎么用扶阳药就能化掉?\"
岐大夫踩着青石板上的水洼,指向远处的江面:\"肿瘤就像江面上的冰排,西医忙着用锤子砸,中医却在源头找太阳。您看这三步法:桂枝法扫开天上的云,四逆法点燃地下的火,归脾法搭好人间的灶,阳气足了,冰排自然顺流而下。\"
此时快递员赵大海骑车经过,车筐里放着给陈健民的有机蔬菜。\"陈哥,您现在比俺还像老街坊!\"他曾见证陈健民从西装革履到粗布麻衣的转变。岐大夫望着青云巷的烟火,忽然停步:\"《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现在人啊,空调房里冻着,冰饮灌着,阳气早被赶到角落里了。\"
药香混着晨光飘向远方,陈健民摸着胸口,那里曾有个让他夜不能寐的肿块,如今只有阳气贯通的温热感。他忽然明白,岐大夫的扶阳次第法,实则是教会现代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为生命修一口土灶——桂枝法通阳如开窗,四逆法温肾如添柴,归脾法培土如砌灶,唯有让阳气如柴火般生生不息,才能化开那些因寒而成的瘀结。而岐仁堂的青石板上,每一道裂缝都刻着老祖宗的智慧:阳密乃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最后一味归脾丸咽下,陈健民望着药罐里翻滚的黄芪,忽然懂得这碗汤药里熬煮的,不仅是草木金石,更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