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乱,百脉皆应,好比琴弦断了一根,整架琴都走音了。”
【处方玄机·七枚百合的安神妙理】
岐大夫提笔开方,墨字落在宣纸上沙沙作响:“用百合知母汤。百合七枚(掰碎,水浸一宿),知母三钱(切)。”
“岐大夫,这方子就两味药?”晓雅妈看着药方,“百合不是熬粥的吗?能治这怪病?”
“这你就不懂了,”岐大夫笑着解释,“百合是治百合病的主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最能润肺清心,安神定志。你看它一茎百瓣,象征百脉归一,能把乱了的血脉重新理顺。知母苦寒,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和百合配伍,既能清散心经郁热,又能滋养被扰动的阴液。”
他特意叮嘱药童:“百合一定要用野生的,陈久者良,先用水浸泡一夜,把那股燥性去掉;知母要用肥润的,切片后和百合一起煎,文火煮半个时辰,取汁温服。”
临走时,岐大夫又教晓雅妈按摩少冲穴(小指指尖):“这是心经的井穴,每天用指甲掐按36次,能清心安神,帮孩子醒醒神。”
【第二幕·药香里的颈项初展】
【市井疗效·一剂知二剂已的奇迹】
次日清晨,晓雅妈就喜滋滋地跑来复诊,身后跟着的晓雅虽然仍不说话,但脖子已经能竖起大半,歪斜的角度明显减小。
“岐大夫,神了!”晓雅妈激动地说,“昨天喝了药,半夜里她就哼哼了几声,早上起来,脖子居然能慢慢转动了!虽然还不能大声说话,但问她哪儿难受,她会点头摇头了!”
岐大夫再看晓雅的舌苔,舌红稍减,脉浮数略平。他点点头:“百脉之气开始舒展了,但阴伤未复,虚热仍在。”又开了一剂百合知母汤,剂量不变。
第三日复诊,晓雅一进门就小声喊了句“岐大夫”,虽然声音嘶哑,但清清楚楚。她的颈项已经能完全竖起,左右转动也基本正常,只是眉头还带着几分愁容,摸着喉咙说:“口干,想喝水,喝多少都不解渴。”
岐大夫见她舌尖红得更明显,舌苔依然光剥,便换了方子:“栝蒌牡蛎散。栝蒌根四钱,牡蛎五钱(煅,研末)。”
“这次怎么换方子了?”晓雅妈有些疑惑。
“你看孩子现在口燥大渴,这是阴伤更甚,津液耗损了。”岐大夫解释道,“《金匮要略》里说,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栝蒌根(天花粉)能清热生津,止渴润燥,《本草纲目》说它‘降火润燥,治消渴’;牡蛎煅后能收敛阴液,潜镇虚阳,两味药一润一收,既能滋燥,又能防止阴液继续耗散。”
他特意交代:“牡蛎要打碎先煎半个时辰,再下栝蒌根,煎好后取汁,加少许蜂蜜调服,口感好些。”
【第三幕·百脉调和后的浅笑】
【城乡调理·从药罐到粥碗的过渡】
三日后,晓雅再来时,已经活蹦乱跳了,脖子活动自如,说话声音清亮,只是还有些挑食。岐大夫见她舌苔渐生薄白,脉数已平,便开了个食疗方:“用百合五钱、莲子三钱、粳米一两,煮成粥,加少许冰糖,每天早晚吃一碗。百合宁心,莲子健脾,粳米养胃,既能巩固疗效,又能滋养身体。”
他又叮嘱晓雅:“以后遇到害怕的事,别硬扛着,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