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98章 都市肠风录——岐大夫调治便血女子记

第198章 都市肠风录——岐大夫调治便血女子记(2 / 4)

鸣。岐大夫手指轻叩着案头,目光落在窗外那株老槐树的新叶上,缓缓开口:“林小姐,你这便血之症,中医谓之‘下血’,《金匮要略》里分‘远血’与‘近血’,你这便后出血,血色有鲜有暗,需细细辨之。但究其根本,病位虽在肠腑,病根却在脾胃,兼及肝脾失调。”

他见林小姐面露疑惑,便换了更通俗的说法:“人身上的脾胃,就好比那田间的磨盘,负责运化水谷精微,把吃进去的东西化成气血津液,供养全身。你的舌象,中部属脾胃,舌质嫩淡,是脾虚气弱之象;舌面湿润,说明体内有湿浊;那道深裂纹,如同土地失于濡养而开裂,是脾气不足,津液不能上荣舌面所致;舌两侧属肝,边缘凹陷,中部隆起,恰似土虚而木乘,肝气不舒,横逆犯脾之象。”

“您是说,我这病跟脾胃虚弱、肝气不舒有关?”林小姐若有所思。

“正是。”岐大夫端起桌上的青瓷茶杯,呷了口清茶,“你看你大便先干后溏,此乃脾虚之典型——脾主运化水湿,脾气虚弱,不能升清降浊,清阳不升则下利,浊阴不降则便结,故成‘初硬后溏’之象。《脾胃论》言:‘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你长期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又兼情志不舒,肝郁则克脾土,脾虚则湿内生,湿浊阻滞肠道,气血运行不畅,日久便生瘀热。”

“那便血又是怎么回事呢?有时候红有时候暗,看得我心惊胆战。”林小姐追问。

“这便要说到‘血不循经’了。”岐大夫放下茶杯,语气郑重,“《黄帝内经》云:‘脾统血,肝藏血。’脾气充足,方能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肝气条达,方能藏血而不妄行。今你脾虚气弱,统血无力,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兼之肠道湿浊瘀热内蕴,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故成下血之症。血色鲜红,多为近血,病在大肠,有热象;血色暗红,多为血行不畅,兼有瘀滞。两者并见,正是脾虚为本,湿瘀热为标的表现。”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肚子隐隐作胀,乃脾虚湿困,气机不畅;周身乏力、语声低微,是脾气虚衰,气血生化不足;舌润而嫩,亦是脾虚湿盛之征。这诸多症候,看似繁杂,实则皆围绕‘脾虚肝郁,湿瘀蕴肠’这一病机而来。”

林小姐听得入神,眉头渐渐舒展:“经您这么一说,我好像明白了,原来这便血不是简单的‘上火’,根子在脾胃和情绪上。”

“正是如此。”岐大夫微笑道,“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不能只看表面症状,要寻其根本。你这病,非一日之寒,调理也需假以时日,不可操之过急。”

第三章:本草方解定乾坤

“那大夫,您看该如何调理呢?”林小姐语气中带着期待。

岐大夫沉吟片刻,取过案头的狼毫笔,铺开一张桑皮纸,提笔书写处方。他边写边解释:“治你这症,当以健脾益气、疏肝化湿为主,兼以凉血止血、调和气血。我拟一方,以《脾胃论》之参苓白术散为基础,合《医学心悟》之加味香连丸意,再佐以止血之品。”

只见纸上墨字清晰,写道:

处方: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

陈皮9g柴胡9g当归12g白芍15g

炒薏苡仁30g炒山药15g白扁豆12g

最新小说: 我的航海 娇美人只想独美,沈总求她留个崽 七零纨绔是我爹,别人鸡娃我鸡爹 娱乐:做最渣的人,唱最深情的曲 我在八零当后妈! 玄师法境 穿越76,出海捞金妙妙妙 七零乡野:从埋龙开始 重生后,黑化反派的自救计划 练枪就变强,我成就最强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