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弱,中焦的阳气没了根本,补再多脾阳也站不住脚。\"
艾铃恍然大悟:\"《脾胃论》里说'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可脾胃虚的根子,有时候在肾?\"
\"对喽。\"岐大夫重新开方,\"这次得把地火点燃。\"他写的是:人参三钱,白术五钱,肉桂一钱,附子一钱。
艾铃看着方子:\"师父,白术加量了,还加了附子?\"
\"白术能燥湿,她腹泻这么久,肚子里水湿重,得多用点才能把水湿吸干。\"岐大夫指着方子解释,\"附子这药厉害,就像往快灭的炉子里扔块干炭,能一下子把肾里的真阳烧起来,《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这就是说它能祛寒湿、温阳气,劲儿特别足。肉桂呢,就像根引火的柴,能把附子的火气引到该去的地方,不让它乱烧。再加上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这就叫脾肾同补,让底下的火能往上烧,脾土才能真正暖起来。\"
傅老板看着方子,有点犹豫:\"岐大夫,这附子是不是有毒啊?之前听人说这药厉害得很。\"
岐大夫笑了:\"附子是有毒,但炮制过的附子,再用慢火煎上一个时辰,毒性就去得差不多了。《本草纲目》里说'附子性大热,能除脏腑沉寒,回阳救逆',对付这种真阳衰微的病,就得用这药,就像冬天冻僵了,得用大棉袄裹着,还得靠火炉子烤,小炭盆可不管用。\"
傅家按嘱咐煎药,附子先单独煎了一个时辰,再下其他药,煎好后是浓浓的一碗,颜色像深褐色的琥珀。傅夫人捏着鼻子喝下去,没一会儿,就觉得肚子里像揣了个小暖炉,那股暖意慢慢往下走,一直到小腹,再从后腰往外散,之前骨头缝里的寒气好像被这股暖流赶得节节败退。
那天下午,傅夫人没拉肚子,到了傍晚,竟觉得饿了,让保姆煮了小半碗小米粥,慢慢喝完,肚子也没闹腾。
第二天再喝一剂,腹泻减到了三次,虽然还是稀的,但量少了很多。身上的冷劲儿也轻了,中午把羊绒披肩摘了,只穿件薄毛衣也不觉得难受。
连着喝了五剂,傅夫人的腹泻变成了一天一次,虽然还有点不成形,但已经不是溏泥状了。她能下床走几步,脸上有了点血色,说话也有力气了:\"岐大夫,这药真管用,我现在觉得身上暖烘烘的,晚上能睡四五个时辰了。\"
岐大夫诊脉,脉象比之前有力了些,虽然还是偏迟,但\"微\"的感觉轻了,像雨后的小鱼,游动得畅快了些。
\"阳气慢慢回来了,但还得巩固。\"岐大夫说,\"附子、肉桂是救急的,不能常吃,得用个平和的方子慢慢补。\"他开了八味丸的方子,让傅家按方配药,做成蜜丸,每天早晚各吃一丸。
\"这八味丸是《金匮要略》里的方子,\"岐大夫给傅夫人解释,\"有熟地、山茱萸、山药补阴,茯苓、泽泻、丹皮利水,再加上附子、肉桂温阳,阴阳同补,就像给肾里的小火添柴,慢慢烧,让阳气能持续往上走,脾土才能长久地暖和。\"
傅夫人吃了一个月的八味丸,腹泻彻底好了,每天能正常吃饭,早上还能跟着小区里的老太太们打半小时太极。那天她特意去了趟岐仁堂,穿着淡蓝色的连衣裙,脸上带着笑,跟之前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