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32章 岐仁堂飘药香——岐大夫城乡行医百事记

第332章 岐仁堂飘药香——岐大夫城乡行医百事记(2 / 4)

里抓了把薄荷、金银花,"回去用这两样煮水,放凉了给娃当茶喝,比啥都管用。《金匮要略》说'小儿脏腑娇嫩,易受外邪',调调就好。"

李嫂子刚走,卖豆腐的张大哥挤过来:"岐大夫,我这两天吃啥都没味,胃里胀得慌。"岐大夫让他张嘴看舌苔:"苔白腻,脉濡缓,是湿邪困脾。您天天凌晨起早磨豆腐,沾了不少湿气。"他取过纸笔写方子:"苍术、厚朴、陈皮,这几样能燥湿健脾,再配上生姜三片、大枣两枚当药引,记得熬药时加把灶心土,那是治湿的好东西。"

一上午下来,方桌前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有赶车着凉的货郎,喝了葱姜汤捂出层汗就好了;有给孙子做棉鞋熬坏眼睛的奶奶,用菊花水洗了三天就不涩了;还有刚生完娃的小媳妇,喝了当归黄芪炖鸡汤,奶水就足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药铺的小伙计数了数药方子:"师父,今儿接了四十六个,比县医院门诊还多呢。"岐大夫用毛巾擦着手:"病哪分什么科?人是个整体,就跟地里的庄稼似的,旱了浇水,涝了排水,根壮了啥毛病都少。"

三、青砖巷里的艾灸香:不花大钱也能祛大病

秋雨绵绵的午后,青砖巷的王奶奶拄着拐杖挪进岐仁堂,裤腿卷着,露出肿得发亮的脚踝:"岐大夫,城里医院说要换关节,我这把老骨头哪禁得住?您给想想辙。"

岐大夫搬过藤椅让她坐下,手指沿着她小腿往下摸:"《金匮要略》里说'湿流关节,则为痹',您这是风寒湿邪缠在腿上了。换关节那是动大刀子,咱先试试温和的法子。"他取来几截艾条,在她膝盖、脚踝处点上,"您闻这艾香,能透进骨头缝里驱寒。再给您开付方子,牛膝、杜仲都是壮筋骨的,不值啥钱,煎药剩下的药渣还能煮水泡脚。"

王奶奶瞅着药方子上的药价,眼圈红了:"前儿去大医院,光拍片就花了我半个月养老金。"岐大夫往她手里塞了个布包:"这里面是晒干的生姜片,您平时做菜多放几片,能暖身子。咱老祖宗说'药食同源',不一定非得吃贵药。"

过了半月,王奶奶让孙子扶着来谢诊,脚踝消了肿,能自己走几步了:"您给的艾条我天天灸,药渣泡脚时浑身冒热汗,现在夜里腿不抽筋了。"正说着,送快递的小张推门进来,捂着腰直哼哼:"搬箱子闪着了,腰跟断了似的。"

岐大夫让他趴在诊床上,手掌在他腰眼处揉按:"腰为肾之府,您这是肾气亏了,加上用力不当,气血瘀住了。"他拇指在"肾俞穴"上点按片刻,"您看这穴位,就跟水管的阀门似的,通了就不堵了。"随后取了张膏药贴上,"这是用麻黄、桂枝熬的,能活血通络,比贴那些花花绿绿的药膏管用。"

小张第二天来取药,腰不疼了:"昨儿贴了膏药,夜里做梦都在爬山,一点不费劲。这膏药才几块钱,比去理疗馆便宜多了。"岐大夫笑着说:"咱中医治病,讲究'四两拨千斤',不一定非得用贵东西,对症了,一根针、一把草都能治病。"

四、厨房里的"小药方":葱姜蒜也是救命草

"岐大夫,您快看看我家妞妞!"周末的早晨,单元楼的赵姐抱着三岁的妞妞冲进岐仁堂,孩子小脸烧得通红,鼻子堵得直哼哼。

岐大夫摸了摸妞妞的小手,又看了看她的鼻翼:"鼻尖有点青,是受了风寒。

最新小说: 存活意义 退婚当天,我藏孕肚出逃了 白月光死遁第三年,重生成暴君的弟媳 美利坚:疾速追杀1924 傻子逆袭:我有莲花仙帝毕生修为 直播带娃:佛系奶爸天生叛逆 完美世界之魔帝 柯南之我真不是幕后黑手 1979从燕影厂厂长到华娱教父 封神榜:蚊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