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与元气不两立',这时候得用甘寒药,像石膏、知母,既能灭火,又能生津,就像往滚油里倒凉水,既能降温,又能护住锅里的东西。\"
李大夫还想说什么,岐大夫已经开始写处方了。他的字笔锋遒劲,带着股沉稳的力道,每一味药都写得清清楚楚:
\"生石膏,五钱。\"岐大夫边写边说,\"《神农本草经》说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这味药是君药,能直扑肺胃的大火,把藏在深处的邪火拽出来。\"
\"麦冬,二钱。\"笔尖在纸上顿了顿,\"《本草纲目》说麦冬'甘、微苦,微寒。润肺清心,泻热生津',火太大容易伤津液,用麦冬给身体加点'润滑剂',免得火灭了,人也被烧干了。\"
\"知母、天花粉,各一钱五分。\"岐大夫抬眼看了看章公克干裂的嘴唇,\"知母能滋阴降火,天花粉能生津止渴,这两味是臣药,帮着石膏灭火,还能把烧坏的津液补回来点。就像灭火时不仅要喷水,还得准备些湿布,免得东西被烤焦。\"
\"山栀一钱,甘草五分。\"他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游走,\"山栀能引火下行,让邪火顺着小便排出去;甘草调和诸药,像个中间人,让石膏的猛劲缓和点,免得伤了脾胃。\"
最后,他在方子末尾加了行小字:\"加鲜竹叶三十片,粳米一把,灯心草五寸为引。\"
\"这些是佐使,\"岐大夫放下笔,把方子递给小周,\"竹叶清心火,粳米护胃气,灯心草利尿,三味合起来,就像给邪火开了条出路,让它顺着尿液、汗液慢慢排出去,而不是闷在身子里乱窜。\"
李大夫凑过来看方子,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生石膏五钱?这量也太大了!石膏性寒,怕是要伤阳气吧?\"
\"现在是火邪伤津,不是阳气不足,\"岐大夫拿起桌上的空水瓶,\"你看他喝了多少水都没用?就像一口锅在火上烧得通红,你往里面滴几滴水,只会'滋'地一声变成蒸汽,只有倒半瓢凉水,才能让锅降温。《温病条辨》里说'温病发热,汗出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我这方子就是从白虎汤化裁来的,量小了,镇不住这邪火。\"
他指着章公克胸口起伏的样子:\"再拖下去,火邪烧到胃腑,就会出现'胃热腐化',到时候想吃东西都咽不下去,那才真麻烦。赶紧去抓药,记住,石膏要先煎半小时,粳米要淘洗干净,跟石膏一起下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熬,熬出三碗药汁来,每隔两小时喂一次,一次一小碗。\"
小周接过方子就往外跑,岐大夫又叫住他:\"让药店把石膏砸成小块,越碎越容易出药效。鲜竹叶和灯心草要现采的,别用干的。\"
药熬好送回来时,已经是下午四点了。
第一碗药汁是清白色的,带着股淡淡的草木香,不像普通中药那么苦。小周扶着章公克的头,一点点往他嘴里喂。药汁刚碰到嘴唇,章公克像是被烫了似的,头往外挣,喉咙里发出抗拒的声音。
\"慢慢喂,沾点嘴唇就行。\"岐大夫示意小周把药碗放在唇边,用棉签蘸着药汁,一点点往他舌头上抹。
奇迹发生在半碗药下肚后。
章公克喉咙里的呻吟声渐渐小了,呼吸也平稳了些,不再是那种急促的喘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