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45章 岐仁堂夏日医话:空调房里的"风湿账"与薏苡麻黄的解困方

第345章 岐仁堂夏日医话:空调房里的"风湿账"与薏苡麻黄的解困方(2 / 3)

细而缓,这不是什么'病毒',是风湿郁于肌腠。"

明明妈叹了口气:"孩子就爱吃冰可乐,放学回家就钻空调房打游戏,很少出去晒太阳。"

"问题就出在这儿!"岐大夫转向小杏,"《脾胃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冰饮伤脾,脾主肌肉,脾虚则湿浊内生;空调伤肺,肺主皮毛,肺卫不固则外湿入侵。内外湿邪搏结在肌肉腠理之间,久了就结成这些疣赘。"

小杏恍然大悟:"就像梅雨季节墙根长的青苔,又湿又暖的地方才容易长。"

"没错,"岐大夫赞许地点头,"麻杏苡甘汤不仅能治关节风湿,还能解肌腠湿毒。麻黄开腠理,杏仁降肺浊,薏苡仁利肠胃,《本草纲目》说它'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再加上马齿苋清热解毒,木贼草疏风散结,焦三仙开胃化积。"

他一边写方子一边解释:"这方子看似平和,实则是'上下分消'之法。麻黄、杏仁从上面开肺气,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通调则水湿下行;薏苡仁、马齿苋从之源。就像治水,既要开渠引流,又要加固堤坝。"

明明妈看着方子疑惑:"大夫,这麻黄小孩也能用吗?"

"用量很轻,6克而已,"岐大夫笑道,"就像用小扇子扇风,把肌腠里的湿毒轻轻透出来。记住,服药期间千万别再吃冷饮吹空调了,每天带孩子去公园晒晒太阳,出点微汗,比什么药都强。"

第三则:药香里的"古今理"

送走明明母子,李阿婆的药也煎好了。小杏端着药碗吹了吹,忽然问:"师父,现在人得的病怎么跟古人不一样了?李东垣那会儿人是中暑乏力,现在人反倒是中寒湿疼。"

岐大夫坐在竹椅上,望着窗外渐渐西斜的日头,缓缓道:"时代变了,生活方式也变了。古人'冒烈日劳作田间',伤的是气阴,所以清暑益气汤用参芪;现代人'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伤的是阳气,所以要用麻杏苡甘汤散寒除湿。"

他指了指药柜上的《金匮要略》:"你看张仲景说'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久伤'两个字最关键。现在人不是一天两天吹空调吃冷饮,而是经年累月地耗伤阳气,湿浊像淤泥一样沉积在筋骨肌肉里,所以病成了慢性病,疼起来没完没了。"

"那为什么下午发热更厉害呢?"小杏追问道。

"这就是阳气与湿浊搏斗的表现啊,"岐大夫捻着胡须,"就像两军交战,午后阳气最盛,正邪交争最激烈,所以发热厉害。等到阳气渐衰,斗争缓和了,热就退了。这跟'日晡潮热'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这里的热不是燥结,而是湿郁化热。"

正说着,李阿婆喝完药,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神色:"哎,喝下去浑身暖洋洋的,好像有股气在往外走,没那么疼了。"

"记住,喝完药别立刻吹电扇,"岐大夫叮嘱道,"盖条薄被发点微汗,把寒湿透出来。就像晒被子,得趁着日头好的时候晒透,潮气才散得掉。"

尾声:暑天里的"护阳经"

傍晚时分,岐仁堂的药香混着暮色中的草木气息,在弄堂里弥漫开来。小杏收拾着药渣,忽然想起什么:"师父,明明那扁平疣真能用这方子治好吗?"

"当然,"岐大夫正在整理医案,头也不抬地说,"《外科正宗》讲'疣子

最新小说: 重生1977:鸡蛋换老婆,知青姐妹饿坏了 整顿餐饮业,从拒绝预制菜开始 高武:从征服校花开始! 穿越年代,我靠异能致富发家 榷香令 带着空间到民国 末日重生:放下道德独享度假人生 爆爽!玄门大佬整顿娱乐圈啦 陆总以死谢罪,南小姐拒不回头! 让你找工作,你去找高冷女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