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348章 写字楼里的"反复感冒记"——当参苏饮遇上补中益气汤

第348章 写字楼里的"反复感冒记"——当参苏饮遇上补中益气汤(1 / 4)

楔子:梅雨季的咳嗽声

立夏后的申城,梅雨季像块拧不干的抹布,把空气浸得黏腻。傍晚六点半,岐仁堂的铜葫芦幌子在暮色里晃悠,穿蓝布褂子的岐大夫正收拾药碾子,徒弟小杏儿忽然指着玻璃门:"师父,您瞧那位先生,都来三回了吧?"

推门进来的是西装革履的苏先生,三十七八岁,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可眼下乌青像抹了层墨。他刚坐下就掏出纸巾捂住嘴,"咳咳"声在诊室里闷闷地响,连带肩膀都跟着颤。"岐大夫,我这咳嗽跟狗皮膏药似的,吃了西药止咳水,又去隔壁养生馆拔了罐,咋还跟肺管子黏上了?"他说话时鼻音浓重,棉布口罩摘下来,鼻孔周围红通通的,像熟透的草莓。

岐大夫把三根手指搭在他腕上,脉枕是老粗布缝的,绣着朵淡青色的菊。"苏先生在哪个楼上班?"他没抬头,指腹感受着寸口脉的跳动——浮而无力,像飘在水面的芦苇。

"唉,东方国贸那栋,天天跟格子间里的电脑较劲。"苏先生苦着脸,"上周部门搞团建爬佘山,我爬半截就喘得跟拉风箱似的,同事说我这体格还不如五十岁的门卫大爷。"

小杏儿在一旁研墨,听着直乐。岐大夫却没笑,掀开苏先生的眼皮看了看:"眼睑淡白,舌边有齿痕。前几日是不是贪凉吹了空调,又加了夜班?"

这一问,苏先生像被戳中了心事:"可不是嘛!上周五为了赶报告,在办公室熬到后半夜,空调开得跟冰窖似的,第二天就鼻塞头疼。去药店买了感冒灵颗粒,喝了两天没见好,又听同事说'消炎药来得快',就自作主张吃了两粒阿莫西林......"

"打住打住!"岐大夫摆摆手,从抽屉里拿出本线装书,封面写着《脾胃论》。"《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您这不是简单的外感风寒,是内里正气先虚了。就像那城墙年久失修,外头来阵小风就能吹塌墙角。"

第一章:参苏饮的"攻守之道"

窗外的雨丝淅淅沥沥,敲在岐仁堂的青瓦上。岐大夫铺开宣纸,毛笔蘸墨写下方子:"人参五钱,紫苏叶三钱,葛根二钱,姜半夏三钱......"

"师父,这不是参苏饮吗?"小杏儿凑过来看,"上次张大妈气虚感冒,您也用的这个。"

苏先生盯着方子里的"人参",眼镜差点滑到鼻尖:"岐大夫,我这感冒还没好利索,咋就用上补药了?我听人说'感冒吃补药,闭门留寇'呢!"

"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岐大夫放下笔,指着《伤寒论》里的一段批注,"你看张仲景论'桂枝汤',不也分'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您这脉浮而无力,自汗怕风,是典型的'气虚外感'。就像打仗,敌人来了(风寒之邪),可自家士兵(正气)粮草不足(气虚),这时候光派先锋官(解表药)冲锋,后面没粮草接济,能打赢吗?"

他端起桌上的紫砂壶,给苏先生倒了杯陈皮茶:"参苏饮里的人参,是给正气补足粮草;紫苏、葛根好比先锋,驱散肌表的风寒;半夏、陈皮化痰湿,就像清理战场的杂兵。这叫'扶正解表,攻守兼备'。要是一味用薄荷、连翘之类的凉药,看似能退热,实则伤了脾胃阳气,就像打仗时烧了自己的粮仓,敌人没赶走,自家人先饿趴下了。"

苏先生听得

最新小说: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铁血巾帼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今生只为你 都市修真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