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赶紧煮了小米粥,就着咸菜吃了两碗,又煎了药喝,然后背着书包去自习室。路上,他特意绕到公园,晒了十分钟太阳,阳光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连看书时都觉得脑子清醒了不少。
就这样喝了五天药,林舟的感冒彻底好了,腿不麻了,也不流口水了,脸色也红润了许多。他再去岐仁堂复诊时,岐大夫搭他的脉,笑着说:“脉象稳了,也有力了,脾肺的气补上来了。不过你这身子还得养,别考完试就放松,平时还是要按时吃饭、多活动。”
林舟点点头,从包里拿出本笔记本,递给岐大夫:“大夫,我把您说的医理都记下来了,以后我要是再感冒,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对了,我还想问问,要是我身边的同学也有类似的情况,能不能也用这个方子?”
“不行,得辨证。”岐大夫摇摇头,“要是同学平时身体好,感冒了流黄鼻涕、喉咙痛,那是风热感冒,就不能用这个方子;要是跟你一样,平时熬夜、不吃饭,感冒了流清鼻涕、怕冷,才能用。中医治病,讲究‘一人一方’,不能生搬硬套。”
林舟恍然大悟:“原来我之前就是犯了这个错,没看自己的体质,就随便用药,差点出大事。”
“年轻人爱看书是好事,但不能死读书。”岐大夫递给他一杯茶,“《伤寒论》里的方子好,但得用对人、用对时候。就像你备考,光背知识点不行,还得懂怎么运用,看病也是一个道理。”
林舟喝完茶,谢过岐大夫,背着书包往自习室走。路上,他看着手里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岐大夫说的“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还有补中益气汤的方子,突然觉得,这些医理跟考研其实很像——身体是“底子”,知识点是“内容”,只有底子打好了,才能把内容学好,不然再努力,也是白费力气。
后来,林舟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开学前,他特意去岐仁堂送了盒月饼,还跟岐大夫说:“我现在每天都早睡早起,还报了个健身班,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以后我要是有同学不舒服,就推荐他们来您这儿看。”
岐大夫笑着收下月饼:“只要你们年轻人能爱惜自己的身体,比送我什么都强。记住,不管做什么事,身体都是根本,底子牢了,路才能走得远。”
那天下午,岐仁堂的阳光特别好,透过窗棂照在案头的《脾胃论》上,书页上“劳倦伤脾”四个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林舟走后,岐大夫又拿起药杵,开始捣药,药杵撞击药臼的声音,和着窗外的鸟鸣,在巷子里慢慢散开,像一首安稳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