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水煎一次,两次的药汁混在一起,早晚各喝一次,温着喝。”
王建国小心翼翼地接过方子,像捧着个宝贝,又问:“岐大夫,这方子就一直这么吃吗?要不要加点别的药?”
“当然不能一直不变。”岐大夫摇摇头,走到窗边,指着外面刚抽芽的柳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现在是暮春,阳气生发,人体的气血也跟着往上走,所以我在方子里加了一味川芎。川芎这味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它能活血行气,帮助脾胃的气血升发,让身子跟着春天的节气走。”
他又接着说:“等入了夏,天气热,暑气重,容易伤津耗气,到时候就加五味子、麦冬和黄芩。五味子能‘益气生津’,麦冬滋阴润燥,黄芩清暑热,正好应对‘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气候;到了秋天,阳气渐收,气候干燥,就减点黄芩,加些百合、玉竹滋阴;冬天阳气闭藏,就加当归养血,生姜暖胃,顺应‘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的养藏之道。这就是‘顺四时’的道理,用药得跟着节气走,才能事半功倍。”
张奶奶听得连连点头:“难怪我春天总觉得浑身发沉,不想动,夏天就爱口渴,喝多少水都不管用,冬天手脚冰凉,原来都是节气的缘故。”
“可不是嘛。”岐大夫笑着说,“人体就像个小天地,和大自然是相通的。春天要‘生’,夏天要‘长’,秋天要‘收’,冬天要‘藏’,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走,身体才会舒服。”
正说着,巷口传来卖山药的吆喝声:“新鲜的铁棍山药喽!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岐大夫眼睛一亮,对王建国说:“你等会儿抓完药,去买几根铁棍山药,回家给你妈蒸着吃,或者熬小米粥的时候放进去。《神农本草经》里说山药‘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它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最适合老人家养脾胃,比你炖的肉汤管用多了。”
王建国连忙应下:“好嘞!我这就去抓药,顺便买山药。对了,岐大夫,我妈这饮食上还有啥要注意的?”
“饮食上要清淡,别再吃油腻的东西了。”岐大夫叮嘱道,“早上可以喝小米粥,小米色黄入脾,最养脾胃;中午吃点软和的米饭,配点清炒蔬菜,比如芹菜、菠菜;晚上别吃太多,喝点山药粥就行。别吃生冷的东西,比如冰西瓜、冷饮,脾喜温恶凉,生冷的东西最伤脾胃。还有,让老人家每天早上起来散散步,不用走太快,半个时辰就行,活动活动气血,帮助脾胃运化。”
王建国一一记在心里,扶着张奶奶起身:“谢谢您,岐大夫,我们这就去抓药。”
“别急着走。”岐大夫叫住他们,从抽屉里拿出一小包陈皮,“这是我去年晒的陈皮,你给老人家泡水喝,理气化痰,比超市买的管用。”
张奶奶接过陈皮,眼眶有点红:“岐大夫,您真是个好人,每次都这么细心。”
“应该的。”岐大夫笑着送他们到门口,“七天后再来复诊,到时候根据情况调整方子。”
看着母子俩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林晓忍不住问:“师父,您刚才说的朱丹溪先生,他后来把他母亲的病治好了吗?”
岐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