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413章 感冒遇补药,是“火上浇油”还是“雪中送炭”?

第413章 感冒遇补药,是“火上浇油”还是“雪中送炭”?(3 / 4)

>岐大夫说:“你这体内有热,要是吃了人参,就像往燃烧的柴火堆里添油,喉咙会更痛,还可能发烧。这就是中医讲的‘辨证论治’,不是所有感冒都一样,得看具体情况。就像同样是口渴,有的人是因为喝水少了,得赶紧喝水;有的人是因为体内有火,得先灭火再喝水。”

小林点点头:“原来是这样!我以前总以为感冒了就吃一种药,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这就是中医的精妙之处,”岐大夫感慨道,“《难经》里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不管是望闻问切,最终都是为了辨清证型,才能对症下药。就像咱们这城里的路,有的路适合开车,有的路适合走路,得看清路情才能选对方式。”

王婶拿着药包,笑着对小林说:“我今天可算长见识了,以后可不敢随便说感冒不能吃补药了,得看自己是啥情况。”

小林也笑了:“我也学到了,以后感冒了先摸摸自己的脉,看看是热还是寒!”

岐大夫看着两人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案头的《伤寒论》,阳光透过窗棂,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堂外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有提着菜篮子的老人,有背着书包的学生,还有匆匆赶路的上班族。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感冒,但每个人的情况又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医者用心去辨,用情去治,就像祖父当年教导他的那样:“医者,仁心也;药者,辨证也。”

过了两天,王婶又来到岐仁堂,这次她精神好了不少,脸上也有了血色。“岐大夫,您的药真管用!我吃了两副,咳嗽就轻了,也能吃下一碗饭了。今天来再抓两副,巩固巩固。”

岐大夫给她诊了脉,满意地点点头:“脉象比之前有力多了,舌苔也红润了。再吃两副,把寒气彻底散出去,正气养起来,以后就不容易感冒了。”

王婶接过药包,又说:“我们小区里还有几个老姐妹,跟我情况差不多,总是感冒不好,浑身没力气。我把您的话跟她们说了,她们也想来让您瞧瞧。”

岐大夫笑着说:“欢迎啊!让她们都来,我给她们好好辨辨证,看看是该解表还是该扶正,总能找到适合她们的法子。”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岐大夫,我来复诊啦!”原来是之前提到的李大叔,他扛着一个工具箱,精神抖擞地走进来。“您开的药太管用了,我现在干活都有力气了,昨天还帮工头搬了两箱水泥呢!”

岐大夫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岐仁堂的木门开开合合,迎来送往着不同的患者,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病痛,却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而“感冒能不能吃补药”这个简单的问题,也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被赋予了最生动的答案——中医的智慧,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因人而异的辨证与关怀,是《黄帝内经》里“因人制宜”的传承,是《伤寒论》中“随证治之”的实践,更是每一位医者心中,那份对生命最真诚的敬畏与守护。

夕阳西下,最后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岐大夫案头的处方笺上,上面的字迹工整而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千年中医的智慧与温度。堂内的药香依旧袅袅,与窗外的市井烟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人间画卷。而岐大夫依旧坐在案前,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脉、开方

最新小说: 诡异降临,八旬老太上交副本封神 随母改嫁,重生后我成皇宫团宠了 皇城震惊!绝嗣太子与寡妇生娃了 重生84:带着双胞胎垄断渔业成首富 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许你一世悠绵 独步青云 重生70当猎王 相亲后,她成了顶级豪门 野心家养成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