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39章 雄姿英发周公瑾

第39章 雄姿英发周公瑾(1 / 3)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冬,巴丘(今湖南岳阳)之地,寒风裹挟着长江水雾,侵透营垒。时年三十六岁的东吴都督周瑜,卧于病榻,手抚案上未竟之西征方略,忽而剧烈咳嗽,指缝间渗出点点血渍。恍惚间,赤壁江面的冲天火光、曹军战船的哀嚎哭喊,皆入梦中。其一生功业,恰似江东潮涌,虽短暂却激荡千年,在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总角之好:年少相知定基业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举义兵讨董卓,其长子孙策时居寿春。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起初,孙坚发动义兵讨伐董卓,将家迁徙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二人十分友好,周瑜让出道路南边的大宅给孙策居住,还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互通有无。)时周瑜年方弱冠,听闻孙策英武,主动结交。周瑜让出宅邸供孙策一家居住,更登堂拜谒孙母,两家情谊自此亲如一家。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脱离袁术,欲平定江东。周瑜即刻率部响应,孙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江表传》)(我得到你,大事可成了!)周瑜不仅携兵马粮草相助,更凭其卓越军事才能,助孙策连克横江、当利等地。又大破笮(zé)融、薛礼,为东吴开疆拓土。彼时江东百姓皆称二人\"孙郎周郎\",赞其年少有为,风度翩翩。周瑜之谋略,初露锋芒,亦为东吴基业奠定根基。

二、赤壁鏖战:谈笑破敌震天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水陆大军二十万(号称八十万)南下,荆州刘琮不战而降,东吴上下震动。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力劝孙权:\"不如迎之。\"然周瑜力排众议,向孙权陈说利害:\"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gǎo,干草)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三国志》)(如今北方尚未平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且舍弃鞍马,依靠舟船与吴越争斗,本就不是中原人的长处;现在又正值严寒,战马缺乏草料,驱使中原士兵远涉江湖,水土不服,必定会生疾病。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忌讳,然而曹操却贸然行动。将军擒获曹操,就在今日。)此论从政治、军事、地理、气候等方面,透彻剖析曹军弱点,坚定孙权抗曹决心。

赤壁之战时,周瑜与黄盖定下苦肉计,又纳庞统\"连环计\"。决战之日,东南风骤起,黄盖率数十艘满载薪草、膏油的战船假降。待靠近曹营,即刻点火。《三国志》载:\"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当时风势猛烈,火势蔓延到岸上的营寨。不久,浓烟烈火布满天空,曹军士兵烧死、淹死的众多。)周瑜趁机挥军掩杀,曹军大败。此役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之基,周瑜\"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儒将风采,亦名垂青史。

三、二分天下:壮志未酬憾终生

赤壁战后,周瑜并未满足于一时

最新小说: 六国派我当间谍,接头人是秦始皇 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 李龙鳞苏凤翎 崇祯之军火大明 龙吟壮歌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红楼兵仙 卧底回来后被病娇抱回家了 寒门小厨娘:夫君是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