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徐晃传(1 / 2)

一、樊城解围的神兵天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樊城被关羽围困已达数月,城墙多处崩塌,守将曹仁望着城外连绵的蜀军营帐,心中已生绝望。突然,西北方向尘土飞扬,一支军队如神兵天降,旗上写着斗大的\"徐\"字。为首将领金盔金甲,正是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人。

当时关羽主力驻扎在围头和四冢,徐晃采用\"声东击西\"之计,扬言要攻打围头,却秘密率军突袭四冢。《三国志》记载:\"晃扬声当攻围头,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三国志·魏书十七》)野史称,徐晃战前曾给关羽写信道:\"公明虽与君有旧,然国事为重,今日当与君决一死战。\"(《蜀记》)

关羽收到信后,在军帐中踱步良久,对关平说:\"徐公明真乃忠义之士,然樊城不可不破。\"两军对垒时,关羽拍马向前,想与徐晃叙旧,徐晃却举起大斧喝道:\"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三国志·魏书十七》)关羽大惊:\"公明何出此言?\"徐晃答:\"此国家事耳。\"(《三国志·魏书十七》)说罢挥斧直取关羽,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因蜀军后队混乱,关羽才撤军。

二、周亚夫风的治军典范

徐晃治军之严,在曹魏将领中首屈一指,曹操曾称赞他:\"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三国志·魏书十七》)周亚夫是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格着称,曹操以此作比,可见对徐晃的推崇。

《三国志》记载:\"徐晃性严整,治兵常如临敌,诸将莫及也。\"(《三国志·魏书十七》)野史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徐晃率军返回洛阳时,军队在城外驻扎,曹丕派使者慰问。使者进入营寨后,见士兵们\"甲胄鲜明,兵器锐利,虽闲暇时,亦如临战状\"(《魏书》),不禁感叹:\"徐将军之兵,真有周亚夫之风!\"

更绝的是徐晃的\"军营令\":凡士兵受伤,必须及时报告,隐瞒者斩;凡战利品,必须登记造册,私藏者斩;凡行军途中,敢践踏农田者斩。据《魏晋世语》记载,有次徐晃的坐骑受惊,踩坏了一小块麦田,他竟要自刎谢罪,被部下拦住,最后割发代首,此事在军中传开后,再无人敢违反军纪。

三、箭伤之谜的历史真相

关于徐晃的死因,正史与演义差异极大。《三国志》明确记载:\"徐晃病笃,遗令敛以时服。\"(《三国志·魏书十七》)即徐晃是病死的,临终前留下遗言,用普通衣服入殓,不要厚葬。

但《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却写道:\"只见一彪军赶来,乃是徐晃。晃乘马抡斧,直奔城下,叫曰:'反贼孟达,早早受降!'达大怒,急开弓射之,正中徐晃头额,魏将救去。徐晃到寨,取了箭头,血流不止,当夜身死。\"这种说法其实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历史上的孟达反叛发生在太和元年(227年),而徐晃去世时间应为太和元年或二年(227或228年),即便参与平叛,也不可能被孟达射死。

野史《魏氏春秋》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徐晃晚年患上\"疽疮\"(一种毒疮),起因是樊城之战时中了关羽的流矢,当时未在意,多年后旧伤复发。这种说法虽无确证,却比中

最新小说: 穿成恶毒继母,手握空间灵泉养崽崽 影视从夜老虎开始 怪力萌宝三岁半,豪门排队宠翻天! 主播甜又野,六个顶级大佬缠着宠 闪婚而已,别失控 萌宝在末世抱大腿后,全家后悔了 硬汉冷淡绝嗣?怎么她一胎又一胎 末世抢机缘: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跑路三年后,崽她爸成了顶头上司 暗宠成真,京圈太子他上了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