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章 胡惟庸案废丞相

第5章 胡惟庸案废丞相(2 / 3)

胡府的方向拼命跺脚,朱元璋觉得奇怪,登上城楼一看,果然见胡府墙内刀光闪闪。这个故事虽然被写进了不少史书,但后人大多觉得不靠谱——胡惟庸再傻,也不会把兵器摆在院子里等着被发现。不过这事儿能传得有鼻子有眼,足见当时人有多相信胡惟庸要谋反。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六,朱元璋突然下旨:“胡惟庸谋反!”在胡惟庸上朝途中锦衣卫把他捉拿归案。当天,胡惟庸和他的核心党羽陈宁、涂节就被拉到闹市砍了头。但这只是开始,朱元璋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而是要借着这个案子,把整个朝堂“大扫除”一遍。

接下来的十年里,这场清洗像水波一样越荡越远。凡是和胡惟庸吃过饭、写过信、甚至只是路上打过招呼的官员,一个个被揪出来。吉安侯陆仲亨被指控“与胡惟庸共饮,谋不轨”,被剥了皮填了草;平凉侯费聚因为“收胡惟庸金帛(金银绸缎)”,全家被抄斩。最冤的是韩国公李善长,他是朱元璋的“萧何”,早就退休回老家了,就因为他是胡惟庸的儿女亲家,七十七岁的老头子被活活勒死,全家七十多口人无一幸免。

《明史·刑法志》里说,这场案子“株连三万余人”,南京聚宝门外的刑场天天血流成河,刽子手换了一批又一批,后来连埋人的地方都不够了。民间传言,有一次朱元璋做梦,梦见无数冤魂围着他索命,他吓得下令把胡惟庸的皮剥下来,做成稻草人挂在午门外。有个叫王行的文人,因为给胡惟庸写过一篇文章,被抓的时候哭着说:“我只是个书生,写篇文章换碗饭吃,怎么就成了反贼?”可锦衣卫哪管这些,一刀下去,人头落地。

就在胡惟庸被处死的第五天,朱元璋颁布了一道震动天下的圣旨:“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没转一下脚后跟,形容时间极短)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各种政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揭发罪状),处以重刑。”

这道圣旨,宣告了中国延续一千六百年的丞相制度彻底终结。在这之前,丞相是“百官之长”,手里握着行政大权,有时候甚至能驳回皇帝的命令;现在好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朱元璋成了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经理”,每天要处理几百份奏章,经常熬夜到后半夜,他自己都说:“朕总览庶政,日以继夜,寝食不安。”

但朱元璋也不是铁打的,他后来设立了内阁大学士,帮他看看奏章、写写回复,这些人一开始只是五品官,权力远不如丞相。可他没想到,几百年后,这些“秘书”会慢慢变成实际的“宰相”,比如万历年间的张居正,权力比胡惟庸还大。

胡惟庸到底有没有谋反?现在看来,这事疑点重重。说他专权跋扈,那是真的;但要说他想推翻朱元璋自己当皇帝,实在有点说不通。《明史》里说他“通倭(勾结日本海盗)”“通虏(勾结蒙古)”,还派了个叫林贤的将领去日本搬救兵,可这些证据都是锦衣卫“审出来”的,犯人不招就往死里打,打急了什么瞎话编不出来?

更奇怪的是时间线。胡惟庸案发在洪武十三年,可李善长被牵连却是在洪武二十三年,中间隔了整

最新小说: 第一权臣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寒门状元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大明,我来了!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