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6章 传奉官乱铨选制

第26章 传奉官乱铨选制(1 / 2)

成化十三年深秋,北京城吏部衙门外,银匠杜昌攥着黄绫圣旨站在\"铨(quán)选正途\"匾额下。这道盖着\"御书房宝\"印玺的文书,使这个银匠直接进入鸿胪寺当少卿——五品官,不用科举,不必考核,全凭皇帝一句话。自明太祖立下\"非科举毋得与官\"的规矩,大明官场头回见这等新鲜事:\"传奉官\",太监传内宫旨意直接授官,跳过了所有规矩。

杜昌能当官,只因他给万贵妃打了对好钗子。那凤钗用三百根金丝盘成尾羽,鸽血红宝石作眼珠,万贵妃戴着见宪宗时,朱见深摩挲着钗头问:\"这匠人是谁?\"太监萧敬忙答:\"杜昌,是个人才。\"宪宗提笔就写:\"特授杜昌鸿胪寺少卿,传奉施行。\"

\"传奉\"二字,是说这官不经吏部,由内宫直接任命。次日杜昌还在捶打银箔,就被太监架去换官袍。他摸着五品官服上的孔雀补子,连他自己都觉得荒唐。

消息传到翰林院,编修章懋(ào)把《贞观政要》拍在案上:\"官爵是天下公器,怎能随意封授?\"他联合三位同僚上奏,里头写\"今传奉得官者,有市井庸流,有僧道异术,一岁之间增至数千,吏部册籍(官员名册)皆无记载\"(《明史·章懋传》),恳请皇帝收回成命。

宪宗却只淡淡批了\"知道了\",转头就给万贵妃的厨子授了光禄寺署丞。那厨子姓王,最会做\"酒糟鲥(shi)鱼\",如今每天揣着椒盐卷饼上朝,同僚见了都绕着走,背后叫他\"卷饼大人\"。

传奉官像雨后春笋,渐渐有了市价。北京城里流传着顺口溜:\"一千两,郎中见;五百两,主事现;若是拿不出,典史也划算。\"山西富商王弼给太监梁芳送了三千两,换了个中书舍人的头衔,抄写奏章时把\"陛下\"写成\"陛夏\",被当成笑料传遍六部。

太常寺卿本是掌管祭祀的三品要职,得是饱学鸿儒才能担任。可成化十七年,这位置竟给了道士顾玒(hong),只因为他会炼\"长生丹\"。顾玒上朝穿道袍、持拂尘,礼部尚书周洪谟(o)气得直骂:\"荒谬至极!\"

宪宗一次传奉五十个官员,吏部尚书尹旻()他捧着名单在文华殿哭谏:\"祖宗定下三年一考的规矩,这些人连籍贯都查不清,将来怎么考核?\"宪宗指着窗外:\"你看树上的鸟,有自己飞来的,有人送来的,不都在叫吗?\"尹旻听了,回去就把文选司的大印包了起来,说\"这印没用了\"。

顺天府通判王臣,当了三个月官就逼着商户\"纳孝敬钱\":绸缎铺每月两匹锦缎,米行十石白米,连卖糖葫芦的都得每天留两串最大的。老百姓编了顺口溜:\"传奉传奉,越传越疯;银子到手,官帽就送。\"

天桥有说书先生讲《包公案》,讲到\"陈州放粮\"时插了句:\"如今买官比买烧饼还容易。\"被锦衣卫打了三十大板,可这话反倒传得更凶。国子监门口的石狮子嘴里,被人塞进纸条:\"孔子若生今,未必能为官;若非会钻营,只能站门边。\"

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反倒成了异类。举人陈献章考中进士后在翰林院当编修,十年没升官,只因不肯送礼。同科有个同学靠传奉当了太常寺卿,见了他就炫耀:\"兄弟,别死读书了,这世道变了。\"陈献章

最新小说: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第一权臣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寒门状元 大明,我来了!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