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25章 大小和卓叛乱平

第25章 大小和卓叛乱平(1 / 4)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城里,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与霍集占,这对被准噶尔部关押伊犁多年的兄弟,因清军平定达瓦齐叛乱重获自由,却很快将枪口对准了他们的“解放者”。

回疆(清代对天山南路的称呼)自明末以来便处于叶尔羌汗国统治下,伊斯兰教苏菲派的和卓家族(意为“圣裔”)逐渐掌握宗教话语权,形成白山派与黑山派的长期对立。准噶尔部征服回疆后,将两派和卓均迁至伊犁软禁,以“人质”控制地方。康熙年间,玛罕木特曾试图反抗准噶尔统治,失败后与其子波罗尼都、霍集占一同被囚于伊犁阿巴噶斯地区,“岁纳贡赋,不得自由”(《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七)。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初定伊犁时,定北将军班第为稳定回疆局势,释放波罗尼都,派其返回叶尔羌招抚部众,留霍集占继续居于伊犁“以彰诚信”。班第在给乾隆帝的奏折中分析:“回部久受准噶尔苛虐,今遣和卓归,可收其心,不烦兵戈而南疆自定。”(《清高宗实录》卷四百九十一)这一“以回治回”的策略初期颇为顺利,波罗尼都回到叶尔后,迅速平定黑山派势力,宣布归附清廷,“献户籍,纳贡赋,如旧例”(《西域图志》卷十六)。

然而留居伊犁的霍集占却另有图谋。当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时,霍集占竟暗中与之勾结,认为“清人千里远征,势难久驻,不如乘势自立”(《回疆通志》卷二)。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霍集占率部逃离伊犁,直奔叶尔羌与兄长会合,以“若听清廷号令,必重蹈准噶尔覆辙”为由,劝说波罗尼都反叛。波罗尼初虽犹豫,但在弟弟“圣裔当主其地”的蛊惑下,最终同意举事,二人自称“大小和卓”(“和卓”即“圣裔”之意),公开竖起反清旗帜。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夏,大小和卓的叛乱正式爆发。他们首先诛杀了清廷派往叶尔羌的招抚官员阿敏道及其随从百余人,“裂其尸,传示诸城,以威吓降者”(《圣武记》卷四)。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等城相继响应,仅有库车、乌什等少数城池坚守不从。霍集占在叶尔羌自称“巴图尔汗”,铸造钱币,颁布政令,宣称“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汗国”(《西域闻见录》卷二)。

消息传至北京,乾隆震怒。他在给定边将军兆惠的谕旨中怒斥:“朕为天下主,岂容尔等跳梁!前释尔兄弟于囚牢,授以疆土,乃敢反噬,此而不诛,何以惩恶!”(《清高宗实录》卷五百三十五)此时清军刚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主力正屯驻伊犁,乾隆帝遂命兆惠先派副将军富德率少量兵力试探进军,同时调遣陕甘总督黄廷桂筹备粮草,为大规模征伐做准备。

大小和卓的叛军并非铁板一块。回疆各城对其统治多有不满,尤其是黑山派民众,因长期受白山派压迫,“虽被胁迫,心实归清”(《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卷十)。库车城主鄂对(后为清廷所封贝子)因拒绝附逆,家族被霍集占诛杀,仅率数人突围投奔清军,成为平定叛乱的重要向导。鄂对向兆惠献策:“回部诸城虽附逆,然多迫于威势,若大军至,必纷纷倒戈。”(《清史稿·鄂对传》)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清军正式兵分两路南下:定边将军兆惠率主力自伊犁出发,取

最新小说: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唐时明月宋时关 还说你不是神仙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嫡嫁千金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第一权臣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