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三下,火星溅起,就算是请老君爷“登坛”了。
关中一带,还有“献铁”仪式。年轻铁匠要将自己头回炼成的铁器献上,若是农具,便说“请老君爷看这养人的家伙”;若是兵器,便说“请老君爷镇这伤人的物件”。老匠人说,李耳不喜杀伐,所以献兵器时,总要多烧三炷香,求他“化戾气为祥和”。
江南的铁匠,则会在这天“赛铁”。两人对打同一铁器,谁打的更坚韧、更锋利,谁就能得一面“老君旗”——红布做的,上面绣着个火炉。得主会把旗子挂在铺门口,比挂金字招牌还荣耀。有回苏州两个铁匠赛打剪刀,一个打的能剪铜钱,一个打的能剪头发丝,难分高下,最后老匠人说:“剪铜钱是刚,剪发丝是柔,平分秋色”,便把旗子一撕为二,两人各得一半。
遇到难炼的铁料,匠人会往炉里扔块“老君瓦”——其实是块老窑砖,据说李耳炼丹时用过。扔的时候要念:“老君瓦,炉中压,顽铁也能变精钢”。有个故事说,清末有铁匠为洋人炼铁轨,铁总炼不匀,后来在炉里埋了块老君瓦,铁轨竟变得光滑如镜,火车跑上去稳如平地。
函谷关的风还在吹,炉火依旧明灭。那队秦军甲士要的百炼精铁,三日后如期凑齐——老匠人带着少年,用老君传下的法子,将铁炼了七七四十九遍,铁条弯成圆环都不断。甲士们扛着铁走时,少年望着炉中跳动的火苗,忽然懂了李耳那句“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最硬的铁,原是从最软的铁水来的。就像老匠人说的:“炉火能熔铁,也能熔心。心不躁,铁自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