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7章 染匠祖师爷·葛洪:丹炉炼出七彩色,染缸浸得锦衣华

第7章 染匠祖师爷·葛洪:丹炉炼出七彩色,染缸浸得锦衣华(1 / 2)

永和十年暮春,罗浮山云雾如涛,漫过青玉峰的丹炉遗址。葛洪身披玄色道袍,正蹲在炼丹房后的青石上,凝视着陶瓮中那方浸得靛蓝的麻布。布上的色泽沉凝如深海,皂角水反复搓揉,竟丝毫不褪,倒比炼了三十年的金丹更令这位年过六旬的道者心头震颤。

葛洪自幼好道,遍历名山求仙访道,中年时携弟子隐居罗浮山,筑炉炼丹,欲求长生之术。他的炼丹房陈设简陋,三足鼎炉锈迹斑斑,案上堆满《周易参同契》《黄帝九鼎神丹经》等典籍,墙角斜放着几束蓝草、紫草,皆是岭南常见的草木——这些本是入药之物,却因一场意外,与染布之术结下不解之缘。

那日炼\"九转大还丹\",葛洪按古方将硫化汞与铅块同置炉中,以文武火交替煅烧。忽闻\"嘭\"的一声,炉盖崩开,铅汁飞溅,大半溅入墙角泡着茜草的陶瓮。他正懊恼丹材损耗,却见瓮中清水渐成赭石色,红得发紫,似含金属光泽。旁边的小徒惊呼:\"师父,这水变色了!\"

葛洪心中一动,取来块粗麻布投入瓮中。七日后捞出,布面红若丹霞,在日光下泛着奇异光彩。他用皂角反复洗涤,颜色竟丝毫不减。想起年轻时在洛阳见染匠染出的红布多带灰调,经不得三洗两晒,此刻望着手中麻布,忽然悟道:\"草木有灵,金石有性,两者相济,方得其妙。\"

自此,葛洪便在炼丹之余钻研染术。他发现明矾水浸过的麻布,染出的茜草红能经住三冬雪水;铁屑混入皂斗汁,可将粗麻染成墨黑;栀子与黄檗按不同比例配伍,能染出从鹅黄到秋香的七种黄色,恰合北斗七星之数。他将这些心得随手记在《抱朴子》上。

有次南海太守遣使求丹,见炼丹房梁上挂满五彩布条,笑道:\"稚川先生不好好炼丹,反倒学起村妇染布?\"葛洪取过块蜀锦,那锦以苏木为底,掺紫草与明矾,红中透紫,宛如日出江花。\"太守请看,此色比宫中赭黄如何?\"太守将锦献给会稽王,王见之大喜,命建康染匠效仿,却无人能及,这才知葛洪染术之精妙。

葛洪的染布之术,实则暗合炼丹之道。他常对弟子说:\"染布如炼丹,火候、配比、时日均需精准。\"这种理念传到后世,竟成染匠行的圭臬。苏州\"三益染坊\"光绪年间的《葛仙翁染谱》开篇便写:\"染布者,当如炼金丹,诚心正意,方能得五色之妙。\"

染坊供奉的葛洪画像,总绘他左手持丹炉,右手捏布角,正是暗合\"丹术启染艺\"之意。画像旁必摆三物:明矾罐、铁屑袋、硫磺块,称为\"三神料\"。南京秦淮河畔的老染匠说,明矾固色如\"丹之凝\",铁屑沉色似\"铅之沉\",硫磺防蛀若\"药之性\"。

染匠的工具也传承自葛洪。搅拌染液的木耙做成剑形,名\"葛仙剑\",取其\"斩去浮色\"之意;测量染液浓度的竹尺刻着八卦纹,称\"丹尺\",一寸对应一炉火候;就连染缸也多为三足,仿炼丹之鼎,寓意\"天地人三才相济\"。

最能体现葛洪遗风的是\"九转染法\"。染红需经三浸三晒:初浸茜草打底,二浸苏木提色,三浸明矾固色,每步都要\"辰时浸、午时晒、酉时收\",与炼丹时辰丝毫不差。绍兴染匠世家有秘传口诀:\"一浸如筑基,二浸似养丹,三浸方成就,色若磐石坚。\"

<

最新小说: 请不要逼我做神仙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第一权臣 唐时明月宋时关 大明,我来了! 中年离婚,我嫁豪门红遍全网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还说你不是神仙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