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平定蚩尤之乱后,天下初定,可历经数代,天地间的秩序渐渐混乱。彼时人神杂糅,百姓可随意祭祀神灵,巫觋借通神之名蛊惑民众,甚至有部落首领私引天神下凡,争夺土地与子民——天神干预人间事务,致使风雨失序,洪水频发,日月运行有时错乱,百姓苦不堪言。就在这乱象之中,黄帝之孙颛顼应运而生,继黄帝之后整顿神权;而颛顼之后,黄帝曾孙帝喾又承其志,以历法规范人神秩序,二人作为“五帝”中继者,一手筑牢天地界限,一手理顺人神关联,为后世尧舜盛世埋下根基。
据《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之子昌意,曾降居若水之滨,娶蜀山氏之女昌仆,二人在若水之畔居住三年,昌仆忽梦吞日,醒后便有身孕,十月期满,生下一子,便是颛顼。这孩子生而灵异,刚出生时便能说话,三岁识天文,五岁知地理,七岁时便常坐在若水岸边,望着天上的星辰出神,仿佛能懂日月运行的规律。
若水是西极的神水,岸边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水中常有神龟出没,据说这些神龟是水神玄冥的使者。颛顼年少时,曾在岸边遇见一位白发老者,老者身着玄色长袍,脚踩龟背,对他说:“天下将乱,人神无界,唯有你能重定乾坤。”说罢便将一枚玄玉交给颛顼,玄玉入手温润,上面刻着山川星辰的纹路。颛顼接过玄玉,瞬间便懂了许多事——他知晓天神的居所,明白人间的灾祸为何频发,更清楚自己未来的使命。
后来,黄帝年老,召集部落首领商议传位之事,众首领都举荐颛顼,说他“有圣德,能通神明”。黄帝便召颛顼至轩辕之丘,将象征神权的玉琮传给了他,叮嘱道:“我平定蚩尤,定了人间部落之序,却未及整顿天地之界。如今人神相扰,灾祸不断,这担子,便交给你了。”颛顼跪拜接下玉琮,从此便肩负起了整顿神权的重任。
颛顼即位后,第一件事便是巡查天下,亲眼见了人神杂糅的乱象:在东方的蟠木之野,有百姓架起高台,日夜祭祀风神,祈求风调雨顺,可风神被扰得不耐烦,竟刮起狂风,将百姓的房屋吹倒;在南方的交址之地,部落巫觋引火神祝融下凡,借火神之力攻打邻族,大火烧了三个月,草木尽枯;在西方的流沙之滨,有人试图攀爬天梯不周山,想上天盗取天神的宝物,结果被天雷劈中,尸骨无存;而在天地中心的都广之野,神树建木下更是挤满了人——那建木是众帝上下天地的通道,高百仞,树干笔直,顶端枝叶如华盖,凡人只要能爬上树干,便能直达天廷,如今竟有百姓抱着树干向上爬,天神们则在树顶呵斥,乱作一团。
见此情景,颛顼心中已有决断。他回到昆仑之墟,召集天地间的神灵,又唤来自己的两位大臣:重与黎。重生得面如赤铜,双臂有万钧之力,能举千斤重物;黎则面色黝黑,眼神沉稳如大地,手中握着一枚玄圭,能镇住地脉。颛顼立于昆仑之巅,手持黄帝传下的玉琮,声音如雷霆般传遍天地:“昔黄帝定人间之序,今吾当定天地之界!自今日起,神人有别,非吾所许,不得妄通!”
话音刚落,重便应声上前。他走到建木之下,双手握住树干,大喝一声,竟将那百仞神树连根拔起——树根脱离土壤时,大地微微震颤,都广之野的尘土飞扬,空中的天神们惊惶呼喊,那些正顺着建木下往人间的神灵,骤然失去依托,纷纷停在半空。重却不歇,将建木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