胯夫逆袭成齐王,背水十面显锋芒。
功高震主遭猜忌,竹片穿身叹无常。
列位,这一章咱们要讲的这位人物,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兵仙”——西汉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韩重言!这人的一生,堪称一部传奇:从街头乞食的落魄子弟,到胯下称臣的“懦夫”,再到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的大将,最后却落得个长乐宫钟室殒命的下场。
话说韩信的老家,在秦末的淮阴县,也就是如今的江苏淮安一带。他祖上据说是韩国的贵族,可到了他这一辈,家道早就中落了——父母双亡,没田没地,更没营生手艺,只能靠着邻里街坊的接济过日子。
韩信年轻,脸皮薄,不好意思总跟人伸手,就常常在淮阴城外的河边晃悠,盼着能钓上两条鱼,凑活一顿饭。有一回,他连着三天没钓到鱼,饿得眼冒金星,瘫在河边的土坡上直喘气。这时候,河边来了一群漂洗衣服的妇女,其中一位姓吴的婆婆,见韩信脸色蜡黄,嘴唇都干了,就从竹篮里拿出一块麦饼,递到他跟前:“小伙子,看你这模样,是饿坏了吧?快把这饼吃了。”
韩信愣了愣,接过饼就狼吞虎咽起来,三口两口就把饼吃完了,抹了抹嘴,对着吴婆婆深深一揖:“老妈妈,您今日救我于饥寒,他日我韩信若能建功立业,必定以千金相报!”吴婆婆听了,却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小伙子,我给你饼吃,不是图你报答。我看你年纪轻轻,却总在这里消磨时光,心里着急啊!你有手有脚,又不像个愚笨之人,怎的不找条正路走?别再混日子了!”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敲在韩信心上。他红着脸,谢了吴婆婆,转身就走——从那天起,他不再守着河边钓鱼,而是开始琢磨:这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若总困在淮阴,一辈子也难有出头之日。
没过多久,机会还真就来了。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项梁、项羽叔侄在江东起兵,带着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了淮阴附近。韩信听到消息,赶紧揣上他那把佩剑,连夜投奔了项梁的大军。
可到了军中,韩信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只是个无名小卒,别说跟项梁论兵,就连见项梁一面都难。好在他作战时渐渐也得了些军功,勉强混了个小校尉的职位。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韩信就归到了项羽麾下。
项羽是个猛将,力能扛鼎,打仗勇猛无比,可他有个毛病——刚愎自用,不喜欢听别人的建议。韩信在项羽身边,常常能看出战局的关键,好几次主动向项羽献计,可项羽要么是冷笑一声,要么是挥挥手让他退下,压根没把这个小校尉的话放在眼里。
韩信心里凉了半截。他知道,跟着项羽,自己的韬略永远也用不上。恰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带着人马前往汉中。韩信一琢磨:刘邦虽然眼下势力弱,但听说他待人宽厚,又能容人,或许能赏识自己。于是,在一个深夜,韩信悄悄离开了楚营,投奔了刘邦。
可到了汉营,韩信还是没得到重用。刘邦见他是从楚营逃过来的,又没什么名气,只给了他一个“连敖”的差事——说白了,就是管仓库的小官,跟他在楚营的处境差不了多少。韩信心里憋屈,可也没辙,只能先干着。
没成想,没过多久,韩信还惹上了杀身之祸。当时